高考历史知识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9-05-31 07:04:4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国旗的变迁记载着历史的演变历程,从下列中国国旗的演变中,能深刻体现的是

A.中国领土的变化
B.人民地位的变化
C.思想文化的变化
D.国家观念的变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国旗的变迁上能看出中国政体的变化,由清朝的黄龙旗体现君主专制,再到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再到袁世凯复辟帝制,再到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体现的是人民地位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在学习《打开外交新局面》后,某班同学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提出了一些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A.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B.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承认了一个中国的原则
D.中美关系的改善和中日建交使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中美关系的了解。1971年4月,“乒乓外交”打开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元旦,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实行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因此答案为B。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从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20世纪5O年代中期,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的重大举措。据此回答:
(1)我国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方式分别是什么?我国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有何突出的特点?
(2)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作出了怎样的努力?
(3)在民族关系和外交上采取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4)上述举措围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参考答案:(1)方式:对农业的改造是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道路;?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了赎买政策,采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实行全行业的公
私合营。?
特点: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和平过渡;在变革生产关系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2)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
(3)民族关系: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原则;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外交: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发挥积极作用;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
(4)核心问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本题解析:1954年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三大制度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正值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之际。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一直是大一统的……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它的精神文明!”上文中所说的保持中国大一统的“精神文明”是指
A.知识分子的优患意识
B.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加强
C.儒家学说对人伦道德的重视
D.郡都县制的持续深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09年广东省高考预测[四]29题)(16分)文明是人类良知和智慧的结晶,摆脱野蛮而日趋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文明的进程经历了从分散到整体,从区域到全球,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人类文明是一个有机系统,它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在历史的发展中,各种文明在不断发展进步,并相互交织、渗透和转化,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从低级走向高级。”和平交往是人类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但也存在暴力交往的消极方式。
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与中华农业文明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
(1)、近代史上,西方工业文明不断地向中国扩张,对中国农业文明提出挑战,请概述其扩张和挑战的史实。(10分)
(2)、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挑战,中国不同阶层表现出三种不同的态度,请概括并举例加以说明。(6分)


参考答案:(1)①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如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2分)
②进行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如商品输出,资本输出。(2分)
③进行精神侵略,如西方宗教侵略(2分)
④工业文明成果大量传入:A、蒸汽机轮船、铁路、电报及生产方式的传播。
B、自然科学技术的传播;C、社会进化论、启蒙思想,民主法治思想(君主立宪制、共和制)的传播;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4分)
(2)①排斥、抵制:如鸦片战争前清朝闭关自守政策;鸦片战争后清统治集团中的顽固派顽固守旧,拒绝、排斥西方近代文明;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等。(2分)
②被动、保守地应付各种挑战:如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北洋军阀的统治;国民政府时期坚持一党专制,独裁统治等。(2分)
③积极主动迎接挑战:如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洋务运动,戊戍变法,三民主义的提出,辛亥革命,《临时约法》的颁布,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等。(2分)


本题解析:第一问从军事侵略、经济侵略、文化侵略和工业文明成果传入来回答。第二问首先明白三种不同态度,即排斥、抵制,被动、保守地应付各种挑战,积极主动迎接挑战。结合相关阶层进行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