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31 07:04:41
1、判断题 下表是某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根据该表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
时期 | 注册公司数 | 资本总额 | 平均每年设立公司数 | 每个公司平均资本 |
1903-1908年 | 127家 | 5122万元 | 21家 | 40.5万元 |
1913-1915年 | 124家 | 2442万元 | 41家 | 19.6万元 |
2、判断题 张教授向小明推荐了以下这本书,该著作的最精彩之处是
A 将儒、佛、道三教合流
B 将心学发展到顶峰
C 敢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D 提出工商皆本思想
3、判断题 刘少奇同志在一次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从1953年起,我国已经按照社会主义的目标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因此,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制定一个像现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这样的宪法,用法律的形式把我国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肯定下来。”制定“这样的宪法”的大会应该是
A.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4、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性之恶,其善伪也。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人群)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则乱。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摘编自《荀子》
材料二?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国家有两种实力,一种是以经济和军事力量为基础的“硬实力”,另一种是通过其文化和意识形态为吸引力的“软实力”。硬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会提高自信心、自负感,以及更加相信与其他民族相比,自己的软实力更优越,并大大增强该文化和意识形态对其他民族的吸引力……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提倡对儒家思想的宣传,党的领导人宣称它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李光耀把儒家思想看做是新加坡成功的原因,并积极地向世界的其他地方宣扬儒家思想的价值观。
——整理自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概括材料一中荀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观点形成的主要背景。(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帝国文化”的原因。(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淡你对“软实力”的认识。(4分)
5、判断题 如果想要查找唐太宗善于纳谏和用贤的史实,下列书籍中能够提供相对客观的资料是
A.《帝范》
B.《汉书》
C.《史记》
D.《贞观政要》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