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31 06:48:01
1、判断题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腾讯网发起了“大国脚印·网友票选60年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评选活动。其中,1953年当选的历史事件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实施。网友选此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一五”计划( )
①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②有力地配合了“三大改造”的进行 ③“一五”计划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 ④激发了人们的生产劳动热情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①表述错误,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的事件是洋务运动开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历史进入现代史时期,“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新中国现代工业化的起步,因此排除后选C。
点评:“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秦朝实行的“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分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制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帝王思想文化上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的“八股取士”以及清朝大兴“文字狱”都是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加强了君主专制,故D正确。
点评:注意规律总结,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态度主要是看是否适应巩固统治的需要。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辽宁省铁岭市在1988年第一次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有876个村由村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实行了民主选举。该事件
A.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的结果
B.完善了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推动了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实施
D.健全和发展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于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完全是直接选举。D说明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876个村由村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说明了此时应该实施了农村基层民主选举。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但是它们最终流行了,并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其一个原因在于,他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他接受现状,这自然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另一个原因是,他强调道德原则,坚认道德原则是恰当地行使权力的先决条件。最后,孔子为在他去世两个半世纪后,随着帝国政府的建立而成为必不可少的官吏们提供了一门官场哲学。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学说最终“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的原因所在。(2分)
材料二:孔子学说之后,中国最有影响的哲学是道家学说。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两家学说正好相互补充,满足了中国人在理智和感情上的需要。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儒家和道家是如何“相互补充,满足了中国人在理智和感情上的需要”的。(2分)
材料三:《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3)根据材料三,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2分)汉武帝时期对其他各家学说就真的“皆绝其道”了吗?试举例加以说明。(2分)
材料四: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
——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材料五:秦以后的中国文化曾遭受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再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对文化的危害也最为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4)根据材料四、五,两位学者对董仲舒的评价有何不同?原因何在?(3分)
材料六: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原。……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
(5)材料六中,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2分)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2分)
材料七: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阳明《传习录》
(6)据材料七概括“良知”的内涵,(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1分)综合材料七、八谈谈你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1)原因: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强调道德原则;提供一门官场哲学。
(2)儒家提倡“仁”“礼”“以德治民”;道家强调“无为而治”和超然、潇洒的人生观。
(3)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没有,如法家用重农抑商,以严刑峻法来统治人民的主张也被汉武帝融入其统治思想。
(4)材料四肯定了独尊儒术对维护国家统一的作用;材料五三在肯定其对巩固封建政权所起的作用的同时,主要强调了它对文化发展的危害。评价的视角、关注问题的重点不同。
(5)见解: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三纲五常;道德规范是天理,即万物的本原。
历史影响: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
(6)内涵:要有是非之心,关心民众疾苦。方法:努力加强道德修养,恢复良知本性。
认识:传统伦理道德存在为政治服务的一面;传统伦理道德不断传承发展;要善于吸收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剔除糟粕等。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他接受现状,这自然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另一个原因是,他强调道德原则,坚认道德原则是恰当地行使权力的先决条件...”,即可概括说明孔子学说最终“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孔子学说之后...因为这两家学说正好相互补充,满足了中国人在理智和感情上的需要”并根据所学儒家的伦理道德原则和道家的思想主张即可说明儒家和道家是如何“相互补充,满足了中国人在理智和感情上的需要”的。
(3)根据材料三“《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即可概括出董仲舒提出的主张。根据史实即可知晓汉武帝时期对其他各家学说的政策。
(4)根据材料“统一思想,归本儒家...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对文化的危害也最为长远。”,即可概括出两位学者对董仲舒的不同的评价,结合历史背景即可分析其原因。
(5)根据材料六“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原...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即可概括出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的新见解。主要从统治秩序、民族精神的角度分析其影响。
(6)根据材料七“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即可概括“良知”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
(7)本题实际上考查了对传统儒家思想的评价性认识。根据材料“...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可知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存在积极和消极方面的内容,一分为二地评价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要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1928年10月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会议通过《训政纲领》,内容包括:“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以立宪政之基础……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
——摘编自《中华民国法规辑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思想的异同。(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8分)
参考答案:
(1)同:反对专制;主权在民;权力制衡。(3分)
异:英美为三权分立,孙中山主张“五权分立”(五权宪法);孙中山强调直接民权,分阶段实现宪政。(4分)
(2)孙中山训政思想的实质是主权在民,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状况,其目标是实现直接民权;国民党长期施行“训政”,其实质是独裁统治,违背了孙中山的训政思想。(8分)
本题解析:
(1)该问考查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思想都反对专制;强调主权在民;都主张实行权力的制衡。不同之处在于孙中山提出“五权分立”,取代西方的三权分立;主张“行使直接民权”, 分阶段实现宪政。
(2)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有着本质的区别:孙中山的训政思想强调主权在民;主张实行权力的制衡。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将“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其实质是实行独裁统治。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