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31 06:48:01
1、判断题 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的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 )。
A.辛亥革命后,中山装的流行
B.辛亥革命后,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
C.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传播
D.辛亥革命后,国人办报再掀高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解答本题注意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来看。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对应着“头上和脚上的变化”,故选B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据学者统计,20世纪二三十年代,婚俗在教育发达地区已改变很大,如集体婚礼、西式婚礼等, 但即便在大城市,丧葬旧俗依然盛行,如丧事披麻戴孝,期内不洗脸、不洗衣服等,南北各地均如此。究其原因主要是
A.传统忠孝礼节观念根深蒂固
B.年轻人与年长者观念不一
C.资本主义城市经济不够发达
D.西方教育影响的地域差异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题目“20世纪二三十年代,婚俗在教育发达地区已改变很大,如集体婚礼、西式婚礼等, 但即便在大城市,丧葬旧俗依然盛行,如丧事披麻戴孝,期内不洗脸、不洗衣服等”说明虽然集体婚礼、西式婚礼等有所出现,但是传统的观念、风俗仍然根深蒂固。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09江苏徐州期末,8)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 )
A.西装必将风行全国
B.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
C.中西服饰各有特点
D.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主张“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只有B项最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近代以来,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进入,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农村的手工业迅速衰败,大量农民破产,但一些学者却提出不同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1875—1931年土布产量和用纱量
?年份 | 土布产量(百万匹) | 土布用纱量(百万磅) |
1875 1905 1919 1931 | ? 40.93 49.53 44.95 45.38 | ? 644.7 780.1 780.0 714.7 |
参考答案:(1)材料一证明了从1875年到1931年,中国土布的产量是比较稳定的,说明农村的织布业并没有给现代机器工业挤垮;材料二证明了,由于现代机器工业提高了纱的质量和数量,反而促进了传统手织业的发展;材料三证明了,由于传统手织业质量的提高,成为了与洋布竞争的本钱。(每点2分,总分不得超过6分。言之成理者同样可以得分。)
(2)材料二证明了,传统纺纱业是跟不上手织业的规模的,而现代机器工业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促进了传统手织业的发展;材料三证明了,由于土布质量的改良,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材料四证明了,中国农村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土布。(每点3分,总分不得超过9分。言之成理者同样可以得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图是一份询问笔录,该询问笔录产生的背景是
A.清政府对民族工商业进行打压
B.民国官僚资本压制工商业发展
C.“一五”计划忽视了轻工业发展
D.计划经济实施及极左思潮泛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可知不允许买卖鸡蛋和鸡,由此可知应该处于计划经济时期,计划经济时期取消了商品买卖,实行配给制,所以应该选D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