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统治者通过选取获得人民完全的授权
B.民意机关的代表必须由公民选举产生
C.政府的决策必须经由公民投票来决定
D.政府组织的分工应配合被统治者的需求
2、判断题 (15分)【选修2----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马基雅维里在讨论共和的《李维史论》中说,人性的软弱使民众难以抵抗腐败
的诱惑,他们不易为共和做牺牲,反而更容易被专制权力所网罗,“为了一点小恩小惠就成为专制的帮凶”。而且,就像罗马共和晚期恺撒称帝的时候“民众懵懂无知,居然看不到正在套到自己脖颈上的缳轭”。现在人们回顾共和在民国初期的失败,往往归咎于强权人
物对共和制度的破坏。制度的失败总是在历史书里留下太专一的印痕,使那些没有能在历史书里现身的其他失败因素几乎被完全忽略。……1911年的共和革命是在一个人民不自由.对自由非常缺乏了解的国家里发生的。中国很幸运地有了像孙中山这样的“贤明之士”,但是,仅仅这样的贤明之士,并不能解除共和的危机:“假如因腐败而衰落的城邦能够东山再起,那也是因为当时正好有德行好的人在世,而不是因为维持着良好秩序的集体德行。此人一死,(国家)便会重蹈覆辙。”
——徐贲《辛亥革命历史教训:腐败的国民乃是共和制度杀手》
材料二?梁启超认为精神是文明的最根本方面,“文明者,有形质焉,有精神焉,求形质之文明易,求精神之文明难.精神既具,则形质自生,精神不存,则形质无附,然则真文明者只有精神而已”,他又结合中国传统的元气论对其作了进一步发挥。他将精神分为形质之精神和精神之精神,政治法律制度等可见可闻但不可触摸,为形质之精神,而“国民之元气,则非一朝一夕所致,非一人一家之所可成,非政府之力所能强逼,非宗门之教所能劝导,是之谓精神之精神。”元气是文明的根本,更是立民进而立国的根基,“国于天地,必有以立。国所与立者何?曰民而已;民所以立者何?曰气而已。”不管中国还是日本,文明的程度都不如欧美,学习西方,根本的是要学习西方文明的精神,尤其是中国旨在学习西方技术和制度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不成功,这就使梁启超更加相信学习西方精神的重要。但是如何学习西方的精神呢?“求精神之精神,必以精神之精神而感召之。”
——王敏《启蒙与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历史书里留下太专一的印痕”包括哪些,对“那
些没有能在历史书里现身的其他失败因素”如何认识。(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形质之精神和精神之精神 ”是什么?并分析梁启超为什么“相
信学习西方精神的重要”?(7分)
3、判断题 观察下图,这幅漫画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人民主权论”兴起
C.反对君主专制
D.近代民主思想的兴起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了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正像争论上帝能作什么是无神论和渎神一样,作为一个臣民去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者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詹姆士·斯图亚特《神权》(1603年)
材料二?美国的《独立宣言》写道:“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基本思想是什么?(3分)这种思想倾向在英国哪一重要文献颁布后被打破?(2分)
(2)材料二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基本思想观点?(4分)根据史实说明上述两种思想对其所处时代的影响。(6分)
5、判断题 在主张国家权力分权学说方面具有继承发展关系的是
A.洛克——卢梭
B.霍布斯——伏尔泰
C.洛克——孟德斯鸠
D.斯宾诺莎——卢梭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