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2 08:40:26
1、选择题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B.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儒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所以A不合题意;汉代儒学是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所以B错误;汉代以后儒学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所以D也不符合题意。宋明理学是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概念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宣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也:号为诸侯者,宜谨视所候奉之天子也。”体现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主张( )
A.“君权神授”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D.“春秋大一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号为天子者,宣视天为父”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得出这样的认识: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神在人间行使权力,管理人民。皇帝,即天子,是代天治民。其余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BCD。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君权神授”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中国古代有两个思想文化非常活跃的时期,它们是
A.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
C.秦汉时期和隋唐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 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明末清初时期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人批判继承儒学,儒学重新焕发生机。因此选D。
考点:中国古代思想
点评:本专题把握一条线索,即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特别注意的是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代程朱理学、明清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这四个阶段的演变。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其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在于
A.强调获得精神方面的自足
B.宣扬追求来世的幸福
C.宣扬追求自由的生活
D.强调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理学是以儒家的纲常名教为基础,吸收了佛道观点的哲学思辨化的新儒学。佛道强调谈心论性,强调精神自足,这与理学倡导的孔颜之乐相一致,排除A;佛教宣扬来生幸福,排除B;道家强调逍遥自由,排除C;理学在强调获得精神方面自足的同时,还强调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如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和干政的权利。D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理学成就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曾经历过“小国寡民”时代,并且成为后世不断回味的政治素材。下列各项中,与“小国寡民”有关的是( )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②孟子追求的“仁政”理想
③罗马法的基础 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要求选出与“小国寡民”有关的选项,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①④ 两项,老子向往的是“小国寡民”的原始农村公社,古希腊的城邦制度体现了“小国寡民”的特点,②③两项,无论是孟子的主张还是罗马法建立的基础都强调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而不是四分五裂的“小邦小国”,故答案选C项。
考点:中西政治文明模式比较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就内容而言该题要求比较相同的内容,也就是共同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