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2 08:40:26
1、选择题 《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反映了( )
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原因。根据《明夷待访录》可知这是黄宗羲的代表作,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主权威,认为工商皆本,反映了明末传统社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某种变化,即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考点: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
点评: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后又一次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思想家们对儒学传统的教条进行了多方面的批判与修正。本题考查的就是这一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一般来说,事物产生的根源就是经济因素,因此才选择B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人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
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B.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C.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题干“如何进人生活世界,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可知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所以B正确;ACD没体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理学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这一意境的是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C.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王阳明心学知识的理解。王阳明的这项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所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人境的生活是“车马喧”的,是无奈的;二是,作者的“在人境”与旁人的“在人境”不同,是没有车马喧嚣的。(问君何能尔)”回答是:“处在远离喧嚣的心念之中,当然就少有车马的烦劳了,进而似乎连原来就在‘人境’中的居所也变得偏僻起来。(心远地自偏)”。所以选C。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在汉武帝以后,儒学长期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哲学,主要是因为它倡导
①“君权神授” ②“大一统” ③“民贵君轻” ④“君舟民水”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在汉武帝以后,儒学长期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哲学,主要是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所以A正确;“民贵君轻”是孟子的主张是战国时期的,排除;④“君舟民水是战国时期荀子的主张,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主张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进步意义是( )
A.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私有制
C.倡导民主自由
D.反对中央集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和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王夫之”、“天下非一姓之私也”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材料的核心意思是:天下不是一家的天下,而是全体人民的。结合所学知识“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解放潮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夫之把矛头直指封建君主专制。故,正确答案选A。其余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BC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王夫之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