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三)

时间:2019-03-16 07:49:3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左传》中记载:“夫民,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
A.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
B.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C.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
D.说明了中国古代要求统治者重视民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老子》中说...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左传》中记载...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观乎人文,以化天下。”不难概括出其共同的主题是关注人的意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文字是一定时期社会的产物。古代汉字“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对此“活跃”理解正确的是(   )
A.代表了早期资产阶级的要求
B.反映了思想家挑战正统的主张
C.宣告了宋明理学地位的丧失
D.出现了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明清之际思想,儒家思想遭到批判继承,挑战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属于早期启蒙思想,李贽等思想家仍属于地主阶级代表,A错误,D错误;明清之际,宋明理学地位仍然占统治地位,C错误;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中华文明勃兴并为后世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奠基是在
A.夏商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重要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其为中国后世的思想文化奠定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答案选B,A C D三项与百家争鸣运动运动的时间特征不符。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现象是中国重要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其中涉及到政治、经济的根源和思想文化现象的推动。高考对此内容的考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①“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时代背景或原因;②“百家争鸣”与新中国成立后发展文艺的“双百方针”的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明末清初的顾炎武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色彩的“众治”的主张。下列言论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A.“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C.“各从所好,各骋所长”
D.“人伦者,天理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顾炎武的思想。A是王夫之的主张,认为大贾富民掌握国家队命脉,故与题意不符;B是顾炎武的主张,反映的是“反对君主专制,要把天下的权力交给全天下的百姓,而不是给皇帝一人独断”的民主启蒙思想,故符合题意;C是李贽的思想主张,即各从所好,各骋所长,发挥各种各样的人的个性和特长,与题意不符;D是朱熹的主张,反映的是社会伦理道德,与题意不符。所以应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顾炎武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