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时间:2019-03-16 07:08:2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董仲舒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是
A.实践德政
B.养士求贤
C.推行教化
D.独尊儒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战国时期,流行“得士者存,失士者亡”的说法。这主要说明了(    )
A.各国都重视发展军事力量
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社会风尚
C.新兴知识分子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用
D.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掌握国家政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得士者存,失士者亡”是指战国时代各国诸侯为能在兼并战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纷纷重用知识分子进行社会改革和外交斡旋,知识分子在各国社会变革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所以答案选C,A项显然与题意无关,B项与材料强调知识分子作用的主旨不符, D项应出现在隋唐时期科举制诞生之后。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李贽说“商贾亦何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官吏,忍诟于市易,辛苦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夫商与士异数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时顾虽利而不污。”上述主张
A.体现了“工商立国”的思想
B.反映了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化
C.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
D.肯定了商人的作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末清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工商皆本”的思想,但并未占据主流,主流思想仍是重农抑商,,排除D项;这只是思想的萌芽,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所以并没有奠定“工商立国”思想的基础,排除A项;C项说法与题干无关。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

甲:“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丙:“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则焉”。
 
A.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B.朱熹、李贽、黄宗羲
C.朱熹、王夫之、顾炎武               D.王夫之、王守仁、顾炎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甲:黄宗羲“工商皆本”、“批判君主专制”
乙:董仲舒:“大一统”、“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丙:顾炎武:“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史载汉初曹参为相时,任官选用不善辞令的忠厚长者,而对追逐功名利禄之徒一概不用;省事节用,量刑从宽;对下属不苛察细过,虚怀自持。这种施政思想符合(   )。                 
A.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墨家学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分析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准确理解,而材料体现了黄老思想的“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简化事情,不用权谋,据此B符合题意。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采用黄老思想治理国家。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道家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