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3-16 07:08:2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17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后代人经过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
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4分)
材料二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
——《春秋繁露》
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天理存则人欲亡, 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子语类》
(2)材料二中董仲舒和朱熹各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4分)
材料三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3)材料三对君主统治的看法有何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历史原因是什么?(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3分)



2、选择题  战国时期,一些思想家聚在一起进行辩论,根据下列几段文字,判断哪些学派的思想家参加了这次聚会?“兼相爱.交相利”、‘明主峭其法而严刑,而德厚不足以止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①儒家?②道家‘?③法家?④墨家
A.①②④③
B.④③①②
C.①③④②
D.②③①④



3、选择题  下列哪一言论不是董仲舒进一步发挥了儒家的仁政思想的体现
A.“限民名田,以澹(瞻)不足”
B.“塞兼并之路”
C.“春秋大一统”
D.“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4、选择题  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5、选择题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进步意义是( )
A.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私有制
C.倡导民主自由
D.反对中央集权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