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6 07:06:42
1、选择题 “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董仲舒思想中,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C.“春秋大一统”
D.“三纲五常”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C两项是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服务的;D项是关于伦理道德方面的;董仲舒思想中,体现“神学化”“宗教化”“教主化”的只有“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故B项正确。
考点:董仲舒新儒学内容
点评:此考点可从作用与影响的角度来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滨,鱼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后世的哪一思想最能说明这一现象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尚贤”思想
C.道家“无为”思想
D.法家“法治”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滨,鱼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出自于《墨子·尚贤中》。材料讲的是由于舜是一个有才能、有贤德的人,后尧得知,将天下禅让给他管理。这与墨家“尚贤”思想相符,所以答案想B。本题要是没有“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这段材料,就可选A;材料并没有体现道家和法家思想,排除C、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诸子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佛道盛行、三教合一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阅读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得知这主要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所以选A。其他三项从时间和内容上都不符合题目要求,故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
① 孔子的“礼”
②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③ 宗法制
④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宋明理学家大多倡导“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其目的是( )
①巩固封建统治 ②培养社会责任感
③维护社会稳定 ④禁绝个人欲望
A.①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①巩固封建统治是理学内容的影响,与材料内容不相符合。材料中的“成贤成圣”表明了理学培养社会责任感的目的,所以第二项正确。 ③维护社会稳定的内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中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表明理学禁绝个人欲望的目的,故④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的目的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