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八)

时间:2019-03-16 07:06:4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最突出的共同点是
A.提出社会变革的主张
B.反对掠夺战争
C.主张实行“法治”
D.主张放宽刑罚、减轻赋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无论是主张“仁治”,还是主张“法治”,他们都要求顺应时代要求,进行社会变革。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李贽有句话:“人所同者谓礼,我所独者谓己”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他
A.恪守修身齐家的儒学理想
B.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本质
C.以天下为己任,道德自律
D.独具个性,大胆挑战正统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大意为“众人的看法相同叫做知礼, 自己有独特的看法叫做自己的意见。”其强调的重点是自己的独特意见亦即个性,因此D项符合题意。修齐治平以“修身”为中心,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一致性,主张由近及远,由己及人。材料未体现这一主题,排除A项;材料未提去伪存真的童心说,没有强调正当欲望的合理性,因此无法说明其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本质,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排除C 。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李贽反正统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逢乱世的孔子,终其一生,都在极力主张“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一心要用“仁义”挽救“礼崩乐坏’’的局面,要求人们以“亲亲之爱”为起点,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仁爱”桥梁。……向人们描绘了一幅理想的社会蓝图。
材料二   孔子68岁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列国周游回到鲁国,他的“参政”生涯至此结束……。或许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理想将化为泡影而产生了失望情绪,孔子终于发出了“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的悲叹。客观地说,孔子孜孜以求的政治理想与现实相比,是“格格不入”的,这就决定了孔子的悲剧命运。
材料三   儒家的民本思想一方面表现在对“民”的“关注”、“重视”上,主张“重民”、“爱民”、“以民为本”:另一方面表现在他们对统治者的“德”和“贤”的要求上,主张实行“德治”、“仁政”。他们所突出、关注的不是贵族威严,而是平民意志:不是贵族权益,而是平民命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孔子是如何规划心目中的“理想的社会蓝图”的?(6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政治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社会原因。(4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儒家民本思想的基本特点。并从材料三的角度分析儒家思想后来能够成为古代中国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推崇“仁”和“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能够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仁”,为政以德;提倡“克己复礼”,恢复尊卑有序的社会秩序;以“爱人”、“忠恕”之道,规范个人道德,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6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2)原因:春秋时期,宗法礼乐制度崩溃,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孔子主张 “克己复礼”,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和社会需求;诸侯争霸,统治者需要强化中央集权,儒家思想未能适应形势和统治者的需要。(4分)
(3)特点:重视民意,以民为本;寄希望于统治者的“德”与“贤”。(4分)
原因:儒家思想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秩序,促进社会安定。(2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题干知识“主张“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一心要用“仁义”挽救“礼崩乐坏’’的局面”“要求人们以“亲亲之爱”为起点,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仁爱”桥梁”,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所知识可知,孔子的主张在先秦时期并未得到诸侯国的赏识,主要是由于其主张和当时的时代背景不向符合;即为礼崩乐坏,土地私有,诸侯争霸等。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儒家的民本思想一方面表现在对“民”的“关注”、“重视”上,主张“重民”、“爱民”、“以民为本”:另一方面表现在他们对统治者的“德”和“贤”的要求上,主张实行“德治”、“仁政”可知其基本特点;另据“他们所突出、关注的不是贵族威严,而是平民意志:不是贵族权益,而是平民命运。”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归纳出答案。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这表明该思想家(  )
反对君主专制     B、倡导经世致用     C、具有唯物思想     D 、批判道学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为天下万民服务而并非为君主实现其专制统治服务,出自于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家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反映出其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思想,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由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孔子》已于2010年元月22日首映,片中南子问孔子:“听说你常讲‘仁者爱人’,那个‘人’字里面包不包括像我这样名声不好的女人呢?”下列对“仁者爱人”理解不正确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C.苛政猛于虎也
D.兼相爱,交相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联系史实可知,A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项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C项苛政猛于虎也以上几项均为孔子的论述;而 “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家的主张,这是一种没有等级差别的“爱人”,与孔子的思想有本质的区别,孔子主张的爱是有差别的爱。故本题选择D项
考点:孔子的思想
点评:先秦主子的比较
派别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历史地位
阶级
儒家
孔子(鲁国)
仁、礼、为政以德、敬鬼神而远之
传统、世界 、本人
奴隶主
孟子(邹国)
仁政、性本善、养浩然之气
经典、亚圣、传统
地主
荀子(赵国)
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礼法并施
异端、集大成、哲学
地主
道家
老子(楚国)
道、辨证法、无为而治
第一、中国文化
奴隶主
庄子(宋国)
齐物、逍遥、不相胜
 
奴隶主
法家
韩非子(韩国)
集权、法治、变革
适应需要、互为表里
地主
墨家
墨子(鲁国)
兼爱、非攻、尚力、节用、节葬
显学、征引、不受重视
下层
兵家
孙武(吴国)
军事规律
兵学圣典
奴隶主
孙膑(齐国)
重视人的作用
地主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7 8 9 下页 尾页 8/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