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01 07:46:23
1、选择题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主张个性自由发展
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列举了李贽对多个事件的看法,关于个性自由的,关于反对男尊女卑的,还有适时而变,进行起义的,实质上这是对夫权、君权等绝对权威的挑战和不屑,总之是反对封建礼教,答案为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中李贽思想的整体宏观理解,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概括能力,不能片面看问题。
本题难度:困难
2、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7分)
材料一:16世纪以后陆续来华的耶稣会士将中国的《四书》、《五经》带回欧洲并译成拉丁文字,使欧洲人可以直接接触中国的哲学伦理思想。一些传教士所写的较高水平的关于中国文化的著作,在西方也产生了颇大的影响。……有不少人认为,中华文明是更开明的文明,有不少可学的东西。正是在这种认识的背景下,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在欧洲文明史上,欧洲大地上出现一种对非欧洲文明的“热”是罕见的,它冲击了欧洲人自认为理所当然的“欧洲文化优越感”。
——马克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5897块活字印刷字盘变换出不同字体的“和”字,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和谐理念,而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思想家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庄子、韩非子
B.老子、孔子
C.孟子、荀子
D.庄子、孔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诸子思想的理解。孔子的“以和为贵”,以及他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苟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的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体现了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庄子提倡“无为而治”认为人与天“不相胜”,因此人应该顺应自然,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老子比较倾向阴阳,注重阴阳对立概念的倚伏变化,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是朴素辩证法观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庄子、孔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23分)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作为我国正统的意识形态,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儒家思想也历经沧桑。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材料言论 | 言论者 | 思想核心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 A | B |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 C | D |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 E | F |
参考答案:
(1)A.孟子; B.民本或仁政;C.朱熹;D.“存天理、灭人欲”;E.王阳明;F.“致良知” (6分)
(2)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地位: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6分)
(3)标准:百姓的忧乐。(2分)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2分)影响: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4分)
(4)认识:儒学的发展不断适应统治者和时代的需要(或与时俱进);儒学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他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3分)
本题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识别图表等历史素材,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及图表信息,本问考查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发展的相关内容。仔细观察表格,比较、分析,不难直接判断出:A.是民本思想家,孔子“仁”学说的继承人,孟子,其提出的思想主张是“民本”或“仁政”;C.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其提出的思想主张是“存天理、灭人欲”;E.是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其提出的思想主张是,通过“本心”“致良知”。
(2)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 孟子所倡导的,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得出儒家思想在维护封建统治进程中的作用,可以有如下认识:①儒学思想的相关主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②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家,提出的主张,影响着封建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③儒学思想中的原始“民本”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封建政府的施政,封建政府开始了关注人民的生计(民生)等。
地位:儒学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学思想对古代中国的封建统治影响深远,至汉代起,成为了封建正统思想等。
(3)根据材料三关键信息“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 在万民之忧乐”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直接归纳、概括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即是否以人民的忧乐、疾苦为标准来治理国家。结合所学知识,为此,黄宗羲竭力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思想家,对儒学进行了批判、继承,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吸收儒家思想的合理成分,从而使儒家思想焕发出新的生机。明清之际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思想家,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顺应了当时时代潮流,是历史的进步。
(4)根据题干信息,本问考查对儒学的认识,属于开放性题型,无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结合所学关于儒学相关内容,结合古代中国发展以及当今社会、生活现实,可以有如下认识:①儒学的发展,不断适应着统治者和时代的需要(或与时俱进);②儒学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③对待儒学,我们应该持批判继承的态度,积极吸取其中的优秀成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孔子、孟子的思想主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朱熹的思想主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陆王心学·王阳明的思想主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家中的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 )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道家思想,意在考查考生依据所学知识准确理解材料的能力。材料内容材料的意思是做人处事都不能贪心,衣服穿得暖, 饭吃得饱就可以了.喻意:做人处事要诚实守信不要贪心,生活水平保障了,就要知足。这与道 家思想相符合。所以选C。
考点:百家争鸣
点评:道家思想中包含有效法自然因循自然的内容,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