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10 16:15:51
1、选择题 江都王刘非是汉武帝同父异母的兄长,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言论主要是
A.“我无为,而民白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创立新的儒学体系。他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刘非不太听命于中央,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应该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故选C。A项主张“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学说;B项“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属于法家的学说;D项“存天理、灭人欲”是北宋时“二程”的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无论“焚书坑儒”,还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其本质都是( )
A.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B.剔除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思想
C.为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提供理论依据
D.为加强中央集权制造舆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思想。依据所学可知,无论“焚书坑儒”还是“罢黜百家”都是思想专制的体现,只是具体的方式不同而已。所以应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的演变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四民异业而同道”说明在王阳明看来士农工商四种不同社会阶层,尽管所从事的行业有所不同,但均是为了“有益生人(民)之道”即为民的生存而服务,从“道”(天理)的层面而言四者完全没有差异和高度统一,因此王阳明在此强调的是如何用心正确对待人生事业和所处境遇问题,故答案选D,A B C三项与题意主旨不相符合。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陆王心学的主张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宋朝时期的官场是我国古代最为廉洁的时期之一。这与理学影响的日益深入有很大关系。对这种风气的形成影响最大的理学思想观念是
A.格物致知
B.追求孝道
C.讲求名节
D.知行合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依据所学可知,程朱理学强调人的气节,这对宋朝时期官场的廉洁起了重要影响。分析选项,C项符合题意,故应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
A.仁者爱人
B.忠恕之道
C.克己复礼
D.中庸之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以儒学思想切入考查信息的获取与分析理解能力。关键信息: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愤然谴责。礼乐制度下,鲁国是诸侯国,是不能用天子乐舞的,而孔子的“愤然谴责”说明他的礼的思想,即恢复周礼,C项正确;ABD项都孔子的思想,但材料并没有体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