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时间:2017-11-05 17:10:1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正如在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称其为“中国的马丁·路德”。主要是因为二人(      )
A.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
B.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
C.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
D.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王阳明心学强调人的主观意志,马丁·路德主张信仰得救,每个信徒都是自己的牧师,这都强调了个人的主体作用,故A项正确;BCD都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不符合心学,故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一)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民族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代、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
请回答:
(1)请写出西汉儒学、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并说明西汉中期,儒家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明末清初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的表现和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胡锦涛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的一项重大任务。
“和谐”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现在,更是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认同。下列为中国某一历史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①“君子和而不同”、“和而不流”。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③“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近者悦,远者来。”

——材料均选自人教社《历史》必修三


请回答:
(3)在历史上我们的先人有很多思想主张对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借鉴意义,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观点就有很多合理的成分值得我们借鉴,请举两例说明(材料中的观点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建立“和谐社会”,你认为应该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1)①西汉儒学的代表人物为董仲舒。他倡导的主张是“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南宋的朱熹,主张是理先于气(或“正君心”、“存天理,去人欲”等)。③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古代主流(正统)思想。
(2)表现民主思想家批判君主专制。(或指责儒家经典“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标准等。)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明清处于封建社会没落时期,封建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二)(3)①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关系。
②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③孟子提出“民贵君轻”;主张“仁政”反对苛政。
④荀子“制天命而用之”运用自然规律造福人类。
(4)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为我们所用;注意人际关系的和谐还要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注意保护环境。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中国古代帝王的典型形象是:“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这种帝王的典型始于
[? ]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百家争鸣思想解放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和所学史实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考点:百家争鸣
点评: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促使战国时期出现了文化繁荣的局面,对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高频考点,高考往往利用文字材料考查对诸子百家思想的辨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战国时期,提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主张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墨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材料“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主张“尚贤”、“节俭”,属于墨家的思想。故选D;A孟子主张“仁政”;B庄子主张“无为而治”;C韩非子主张“依法治国”,均和材料不符。
考点:百家争鸣
点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还可以考查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他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他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