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11-05 17:10:1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一时期的历史特征。这一时期文化领域的成就是(   )

A.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B.开始出现私人讲学,教育学术下移
C.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D.中国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形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图片关键信息“地区性中央集权国家形成”、“儒家成为蔚然大宗”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时期属于我国古代战国时期。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只有C项符合,属于战国时期的文化领域成就。其余ABD三项均不属于这个时期。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四大发明·指南针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某论文列出了一下主要参考书目:李威熊《中国经学发展史论》、陈鼓应等《明清实学思想史》、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该论文研究的对象最可能是(  )
A.王阳明的《知行录》
B.李贽的《焚书》
C.魏源的《海国图志》
D.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经学”可知内容与儒学有关,可排除地理历史著作的D项《海国图志》;明清之际是实学发展的高潮时期,这一时期的实学主张经世致用,做实际学问,反对理学和心学的“空谈心性”倾向。而王阳明《知行录》是其心学的重要作品,因此排除A;
李贽生活时代主要在16世纪,《焚书》被视为李贽“离经叛道”的代表作,因此排除B。既属于儒学范畴,又符合实学的应该是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因此D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对程朱理学的表述,错误的是
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
B.发展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理是万物的本原
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维护等级秩序
D.主张“心外无理”“致良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结合所学理学是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教义的儒家思想,其基本观点为理是万物的本原,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所以A、B、C说法正确,心外无理和致良知为陆王心学的内容,所以选D
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程朱理学·含义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南北朝,统治者有宣扬佛教的,有大肆毁佛的,其根本的出发点是?
[? ]
A.想要控制寺院的规模
B.不了解是否应该发展佛教艺术
C.对佛教教义理解持对立态度
D.受统治需要的制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依据材料一,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4分)
材料二 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独尊儒术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儒家逐步发展,成为此后二千年间统治人民的封建正统思想。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
(2)材料二中的核心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2分)
材料三 理学,亦称为新儒学,又称为“道学”或“宋学”。所以称为理学,是因为两宋诸子所创建的思想体系以“理”为宇宙最高本体,以“理”为哲学思辨结构的最高范畴;所以称为新儒学,是因为理学虽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但其张扬的孔孟传统已在融合佛、道思想精粹中被加以改造,具有一种焕然一新的面貌。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3)依据材料三分析,“理学”是新儒学的主要理由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2分)
材料四 明清时期……面对理学的渐趋没落,一部分士大夫转而寻求新的思想理论,对程、朱理学提出了挑战,陆续出现了许多进步思想家,成为反理学的先驱。……他们倡扬民族气节,批判君主专制,反对空谈性理,向封建制度和宋明理学发起猛烈的攻击,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启蒙思想的早期民主主义思想。
——《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进步思想家的主要主张。(4分)


参考答案:
(1)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4分)
(2)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稳定统治秩序。(2分)
(3)理学是融合佛、道思想经过改造的儒学,但仍以儒学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张扬孔孟传统。(2分)
(4)批判君主专制,倡扬民族气节;反对空谈性理,提倡学以致用;重视工商业发展;反对理学,建立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任答两点即可)(4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可以得出“百家争鸣”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根据“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 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这些信息可得出“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二中的核心主张是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合所学可知,该思想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稳定统治秩序。考生易错答为“使得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确立”,这不是政治方面的影响。
(3)根据“在融合佛、道思想精粹中被加以改造”可以得出理学是融合佛、道思想经过改造的儒学。根据“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但其张扬的孔孟传统”可得出理学仍以儒学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张扬孔孟传统。
(4)根据“他们倡扬民族气节,批判君主专制”可以得出批判君主专制,倡扬民族气节。根据“反对空谈性理”结合顾炎武的思想可以得出反对空谈性理,提倡学以致用。根据“面对理学的渐趋没落,对程、朱理学提出了挑战”结合王夫之的思想可以得出反对理学,建立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结合黄宗羲的“工商皆本”学说可以得出重视工商业发展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的含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