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7-11-05 16:34:3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段话反映了

[? ]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墨子的“兼爱”思想
C.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D.庄子的“齐物”观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认为,君主应当

[? ]


A.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   
B.经常巡游天下
C.深入民间体察民情  
D.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在战国变法中,提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的思想家是
[? ]
A.墨子
B.孟子
C.商鞅
D.荀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国的知识分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与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社会政治发展的需要是分不开的。
材料一:《庄子·天下》中写道:“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庄子所说的“内圣外王”之道,后世学者无一例外将其归于儒家的主要思想,其内涵通俗的讲,“内圣”就是修身养德,要求人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外王”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的统一就是儒学学者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中国哲学史通览》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内圣外王之道,后世学者无一例外将其归于儒家的主要思想”是否有道理?请用孔子子的主张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北宋初年大儒张载有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当时儒学几乎成绝学的主要原因是?宋代儒家学者“继绝学”的主要人物和基本主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发出“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的呼唤,与他同代的思想家们主张工商皆本、批判君主专制等等。
(3)这些进步思潮出现的共同历史背景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有道理。孔子:内圣表现为仁的学说,外王表现为要求统治者以德治民;
(2)原因: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汉代儒学无法控制人心;魏晋南北朝,社会动荡,佛教道教盛行;唐宋时三教合一。人物及主张:程颐、程颢,朱熹:理,格物致知。陆九渊:心即理也,发明本心。
(3)商品经济发展;专制统治腐朽;八股取士、程朱理学使思想界因循守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中,最早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 ]
A、

B、

C、

D、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