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一)

时间:2017-11-05 16:34:3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中国开始了人类精神的觉醒,提出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重大问题,并进行研究和回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下一组材料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君”、“臣”关系的言论汇编: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伪《古文尚书?五子之歌》)“民为君之本。”?
——《谷梁传?桓公十四年》?
“以百姓心为心。”(《老子》第四十九章)“君之爱民,当如心之爱身也。”
——清唐甄《潜书?明鉴》
“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荀子?哀公》
“民乏财用,不亡何待?”
——《国语?楚语上》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孟子?梁惠王下》(执政者须)
“言必信,行必果。”?
——《荀子》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开幕。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持竹简高声吟诵,《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响彻耳畔。“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朝闻道,夕死可矣”,“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礼之用,和为贵”……
——奥运官方网站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历史传统中的哪一理念?从材料一中概括出该理念的具体内容(不得摘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举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儒家学派对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问题的主要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奥运会开幕式上,孔子三千弟子吟诵《论语》中的经典名句,体现了怎样的人文奥运理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两则材料中可得出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秦朝统一全国后,皇帝集各种权力于一身。随着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文化氛围由生动活泼转为死气沉沉。这句话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
A.孔子的儒家思想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文化成为当时统治权力的附庸
B.法家思想成为秦朝的统治思想
C.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被秦朝统治者采纳
D.儒家思想的本质是消极、保守的,所以秦朝时的文化氛围比较死气沉沉



3、判断题  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往往会出现重大的发展与变革,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
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教育方面、孟子和韩非子在治国方面的哪些思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变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唐摭言》
高祖(隋文帝)既受命,……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等省。
——《隋书——百官志》
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征夏税无过六月,科税无过十一月。
——《旧唐书——食货志》
(2)隋唐时期,在政治经济制度方面出现了许多重大变革。材料一分别反映了隋唐哪些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的创新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或称近代化)步伐加快。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其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重要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图1是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部分农民签订的一份包干合同书,图2是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改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


图1

图2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图1预示着当时农村即将实行什么经济体制?图2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什么现象的变化?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历史发展启示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社会转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道家创始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表明他
[? ]
A.强调“大一统”
B.推崇法的作用
C.主张顺应自然
D.相信天人感应



5、判断题  下列言论是孟子思想体现的有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制天命而用之”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屈” ④“人之初,性本善”?
[? ]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