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二战前夕
B.二战后初期
C.社会主义阵营成立后
D.苏联解体后
2、判断题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对世界的影响是
①两强相争避免了局部战争
②两强相争使世界不得安宁
③两强不敢轻易动武,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3、判断题 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世界格局大致经历了四次重大的演变。第一次:拿破仑战争后,形成了维也纳体系,俄、普、奥三国组成“神圣同盟”分割欧洲。
(1)请按上述方式,扼要回答后三次世界格局的形成及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纵观这近200年的历史,有许多因素推动或制约着世界格局的演变,你认为主要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 ]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5、判断题 (15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国务院欧洲事务司司长约翰.希克森在1947年说:“人们是否从华盛顿时代开始就一直认为联盟是万恶之源?我对此毫不在乎,在和平时期,我们就必须与西欧国谈判结成军事同盟,而且我们必须迅速采取行动。”
材料二:1952年12月,宋庆龄作为新中国和平使者,率领一个59人的代表团去维也纳参加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宋庆龄当选为会议执行主席之一。在会上,宋庆龄以有力的声音发表了题为《人民能够扭转局势》的演讲,她指出:各国人民有力量扭转事态的进程,恢复人们对和平未来的信心。她还对巩固世界和平提出了建议。她的发言一再被暴雨般的掌声打断。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经是和平时期,为什么材料一却反映美国还强调结成“军事同盟”?(6分)
(2)材料二中宋庆龄所指的“局势”是什么?“她的发言一再被暴雨般的掌声打断”说明了什么?(9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