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9-26 18:41:4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91年美国《世界箴言》说:“一次帮助东欧的无形的新马歇尔计划正在形成。”与这里的“新马歇尔计划”对应的“旧马歇尔计划”出台的时间是?(?)


A.二战前夕
B.二战后初期
C.社会主义阵营成立后
D.苏联解体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对世界的影响是
①两强相争避免了局部战争
②两强相争使世界不得安宁
③两强不敢轻易动武,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世界格局大致经历了四次重大的演变。第一次:拿破仑战争后,形成了维也纳体系,俄、普、奥三国组成“神圣同盟”分割欧洲。
(1)请按上述方式,扼要回答后三次世界格局的形成及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纵观这近200年的历史,有许多因素推动或制约着世界格局的演变,你认为主要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第二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英、法操纵国联宰割战败国(或者美、日在亚太地区矛盾尖锐也可给分)。第三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和以冷战为特征的美苏对峙格局。第四次: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形成了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世界呈多极化趋势。
(2)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力量的消长、军事实力的变化、新兴势力的崛起。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 ]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5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国务院欧洲事务司司长约翰.希克森在1947年说:“人们是否从华盛顿时代开始就一直认为联盟是万恶之源?我对此毫不在乎,在和平时期,我们就必须与西欧国谈判结成军事同盟,而且我们必须迅速采取行动。”
材料二:1952年12月,宋庆龄作为新中国和平使者,率领一个59人的代表团去维也纳参加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宋庆龄当选为会议执行主席之一。在会上,宋庆龄以有力的声音发表了题为《人民能够扭转局势》的演讲,她指出:各国人民有力量扭转事态的进程,恢复人们对和平未来的信心。她还对巩固世界和平提出了建议。她的发言一再被暴雨般的掌声打断。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经是和平时期,为什么材料一却反映美国还强调结成“军事同盟”?(6分)
(2)材料二中宋庆龄所指的“局势”是什么?“她的发言一再被暴雨般的掌声打断”说明了什么?(9分)


参考答案:
(1)与苏联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全球战略矛盾对立,视苏联为其称霸世界计划的最大障碍;国家利益的冲突等。(6分)
(2)局势:二战后美国企图称霸世界,在欧洲推行“冷战”政策,在亚洲实行“热战”,使世界和平面临威胁。(4分)说明:中国的正义立场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认同,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建议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响应,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5分)


本题解析:(1)二战后,美国寻求结盟的道路,主要原因是战后美苏的关系恶化,冷战开始。美苏意识形态的对立使美国把苏联看做主要的敌人,视其为实现霸权的障碍。(2)从材料二中的时间1952年可以分析的出,此时是美苏冷战时期,美国还在亚洲进行了朝鲜战争,发动热战。宋庆龄的发言一再被掌声打断,说明与会的国家大都站在中国的立场上,维护世界的和平,反对不义的战争。中国的国际地位随着中国的立场被各国接受而得到提高。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