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二战前夕
B.二战后初期
C.社会主义阵营成立后
D.苏联解体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对世界的影响是
①两强相争避免了局部战争
②两强相争使世界不得安宁
③两强不敢轻易动武,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世界格局大致经历了四次重大的演变。第一次:拿破仑战争后,形成了维也纳体系,俄、普、奥三国组成“神圣同盟”分割欧洲。
(1)请按上述方式,扼要回答后三次世界格局的形成及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纵观这近200年的历史,有许多因素推动或制约着世界格局的演变,你认为主要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第二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英、法操纵国联宰割战败国(或者美、日在亚太地区矛盾尖锐也可给分)。第三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和以冷战为特征的美苏对峙格局。第四次: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形成了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世界呈多极化趋势。
(2)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力量的消长、军事实力的变化、新兴势力的崛起。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 ]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5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国务院欧洲事务司司长约翰.希克森在1947年说:“人们是否从华盛顿时代开始就一直认为联盟是万恶之源?我对此毫不在乎,在和平时期,我们就必须与西欧国谈判结成军事同盟,而且我们必须迅速采取行动。”
材料二:1952年12月,宋庆龄作为新中国和平使者,率领一个59人的代表团去维也纳参加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宋庆龄当选为会议执行主席之一。在会上,宋庆龄以有力的声音发表了题为《人民能够扭转局势》的演讲,她指出:各国人民有力量扭转事态的进程,恢复人们对和平未来的信心。她还对巩固世界和平提出了建议。她的发言一再被暴雨般的掌声打断。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经是和平时期,为什么材料一却反映美国还强调结成“军事同盟”?(6分)
(2)材料二中宋庆龄所指的“局势”是什么?“她的发言一再被暴雨般的掌声打断”说明了什么?(9分)
参考答案:
(1)与苏联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全球战略矛盾对立,视苏联为其称霸世界计划的最大障碍;国家利益的冲突等。(6分)
(2)局势:二战后美国企图称霸世界,在欧洲推行“冷战”政策,在亚洲实行“热战”,使世界和平面临威胁。(4分)说明:中国的正义立场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认同,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建议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响应,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5分)
本题解析:(1)二战后,美国寻求结盟的道路,主要原因是战后美苏的关系恶化,冷战开始。美苏意识形态的对立使美国把苏联看做主要的敌人,视其为实现霸权的障碍。(2)从材料二中的时间1952年可以分析的出,此时是美苏冷战时期,美国还在亚洲进行了朝鲜战争,发动热战。宋庆龄的发言一再被掌声打断,说明与会的国家大都站在中国的立场上,维护世界的和平,反对不义的战争。中国的国际地位随着中国的立场被各国接受而得到提高。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