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主要经济政策》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四)

时间:2017-09-25 11:52:1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公元前6世纪,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史料是

[? ]


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B.“除井田,民得卖买”
C.“一人治之,十人食之”
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 408.1
1 567.7
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 641.2
3 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年)
2 021.3
5 117.2
28:72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向?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已经不再实施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表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图表材料中反映出非农业税的增长侧面反映工商业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②③正确,选择B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心理学家认为人一生的发展有阶段性的关键期,区域文明的发展亦是如此。1750—1850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阶段;1917—1937是苏式社会主义文明诞生走向强大的关键时期。
材料一? 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
材料二?……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资产阶级)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材料三? 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进见中国乾隆皇帝,以下是期间英国的礼单和中国的回礼单:礼单一(英国):天文仪器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透镜、气压计等,工业设备有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和织布机,军事装备有步枪、装备有110门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等。礼单二(中国):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据《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材料整理
材料四?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推动1750—1850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三比较礼单一、二,提取两项关于18世纪末中、英社会文明进程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8分)
(3)面对西方文明的压力,斯大林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材料四中所说的“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以英国为例加以说明。(6分)苏联的特色工业化道路开创出一种崭新的发展模式是什么?(1分)


参考答案:
(1)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成功,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启蒙思想和资产阶级文化的繁荣与发展。(6分)
(2)信息1:由1793年这个事件背景可知,中、英两国外交目的不一样。(2分)
说明:英国所处资本主义阶段,目的是试图通过外交打开中国市场,而清政府仍奉行朝贡外交,说明闭关锁国。(2分)
信息2:英国礼单有蒸汽机、棉纺机和先进的军事武器等,中国礼单主要以手工业和农产品为主。(2分)
说明:英国已进入工业文明阶段,而中国仍是农耕文明。(2分)
(3)道路:从发展轻工业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到重工业);逐步实现工业化。(2分,答出从轻工业开始,由轻工业到重工业也可以。)
说明:17世纪初,英国开始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18世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首先从纺织业轻工业领域开始,1840年前后随着机器制造业建立完成。1870年前后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化工工业等重工业发展起来,英国工业结构发生变化,最终实现了工业化。(6分,看学生回答酌情给分。)
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1分)


本题解析:第(1)问,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归纳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注意时间“1750—1850”,结合时代背景,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归纳概括即可。第(2)问,考查阅读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信息的归纳的可以从两国交往的目的以及礼单的内容两个方面归纳即可,结合两国的实际情况、外交政策及时代背景进行归纳说明即可。第(3)问,考查阅读材料,提炼信息以及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第一小问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可知“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是从发展轻工业开始;第二小问联系英国的两次工业革命可知都是从从轻工业开始,由轻工业到重工业,如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首先从纺织业轻工业领域开始,1840年前后随着机器制造业建立完成。1870年前后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化工工业等重工业发展起来,英国工业结构发生变化,最终实现了工业化;第三小问联系斯大林模式的具体内容可以归纳出崭新的发展模式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战国时期,公卿贵族、立军功者、买卖土地者获得了大量土地。这说明当时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 ]
A.井田制
B.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
D.集体所有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和“海禁”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耕经济
B.维护封建统治
C.限制工商业发展
D.防范“外夷”入侵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保护农耕经济是直接原因,农耕经济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所以保护农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C项也是直接原因,D项也是直接原因,故答案选择B项。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