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主要经济政策》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三)

时间:2017-09-25 11:52:1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五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篡要·卷七》)材料中“可谓中国不缺耶”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特产丰饶,人民生活富足
B.所谓夷货,中国均可生产
C.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D.夷货不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认为外洋货物,中国应有尽有,无需同外国五通有无。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A、B说法错误;D不是主要原因;故选C。
点评:明清时期“闭关锁国”的原因有:①直接原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②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③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古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部果疏殖於疆易,鸡豚狗说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A.精耕细作      
B.农林业牧业相互补充
C.农业生产结构完备  
D.自给自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古代的农业生产……以备灾害……毋失其时”即可选出D项;题目中未涉及精耕细作和农、林、牧业之间的关系,故排除A、B两项;C项中“结构完备”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_____,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参考答案:朝贡贸易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主要是指中国
A.忽视海防的重要性
B.放弃了一切对外贸易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就是选择了开放,就是选择了侵略扩张。相反,中国“选择了陆地”就是选择了闭关,就是选择了躲避侵略扩张。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面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风云变幻,某校的学生社团组织同学进行以“国家政治特点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为主题的讨论会。?
讨论问题一:古代中国和周边世界的贸易关系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 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1)依据材料分析,明清时期“国际贸易”有什么特点?依据当时的国家政治特点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问题二:近代中国和国际贸易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令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2)晚清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特点:依附于各国使节的朝贡活动进行贸易;对贡使的货物给予高额回报。原因:以中国为中心的 天朝上国观念(以大国自居,施恩藩属);秉承传统的对外友好政策。
(2)变化: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棉纺织品进口增加,土特产品(茶叶)出口减少。原因:通商口岸数 量不断增加,列强获得更多的特权,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国外竞争的加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