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5 11:09:37
1、判断题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依靠儒家思想,托古改制
D.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2、判断题 下图所示著作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海国图志》
[? ]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3、判断题 下列属于林则徐向西方学习的活动的是:
①编成《滑达尔各国律例》和《四洲志》?②研究仿制西方战舰
③系统介绍西方史地知识?④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4、判断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念,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梁氏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又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梁启超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他于1902年2月——4月在《新民丛报》上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孙中山早期的民族主义口号“驱除鞑虏”,是汉族的民族主义,辛亥革命后提出了“五族共和”,最后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主张把各族融合成一个“中华民族”。
材料三 在诸多构建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事件中,就其影响面深度和广度而言,20世纪的辛亥革命,30至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1949年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这些历史事件强化了民族主义观念,并使中国进入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之中。
——徐迅《民族主义》
(1)据材料一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孙中山早期却提出“驱除鞑虏”,结合当时的政治形势,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五族共和”“中华民族”概念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30至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1949年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我国先进的技术成就和在天文、数学、化学、医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向东传播到朝鲜和日本,向南传播到印度,通过丝绸之路,向西传播到波斯、阿拉伯,并且扩展到欧洲,历史上称其为“东学西渐”。后来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开始出现“西学东渐”,鸦片战争后,这种现象更为明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的相同点。(4分)
(2)比较“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的不同点。(4分)
(3)通过上述比较,你能得到哪些启示?(2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