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新思想的萌发》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7-09-25 11:09:3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依靠儒家思想,托古改制
D.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不对,康有为并非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B不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C不对,对康有为维新思想的表述片面;D表述最全面、最准确,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康梁将维新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
点评:用表格法全面了解维新变法思想
产生
原因
①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②清朝专制统治日益腐朽
③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特点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思想
?
评价



这种思想主张以变法自强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具有爱国意义;维新派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和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康梁将维新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以有利于减少变法阻力,实际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图所示著作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海国图志》
[? ]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属于林则徐向西方学习的活动的是:
①编成《滑达尔各国律例》和《四洲志》?②研究仿制西方战舰
③系统介绍西方史地知识?④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考的比较细。林则徐的主要活动包括翻译外国报刊,编译《各国律例》和《四洲志》,同时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的主张,研究仿造西方战舰,因此①②正确,故选A。系统介绍西方史地知识的是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也是魏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念,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梁氏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又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梁启超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他于1902年2月——4月在《新民丛报》上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孙中山早期的民族主义口号“驱除鞑虏”,是汉族的民族主义,辛亥革命后提出了“五族共和”,最后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主张把各族融合成一个“中华民族”。
材料三 在诸多构建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事件中,就其影响面深度和广度而言,20世纪的辛亥革命,30至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1949年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这些历史事件强化了民族主义观念,并使中国进入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之中。
——徐迅《民族主义》
(1)据材料一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孙中山早期却提出“驱除鞑虏”,结合当时的政治形势,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五族共和”“中华民族”概念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30至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1949年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旧的民族观念被打破,新的民族意识正在形成;救亡图存,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成为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
(2)梁启超以振兴"中华民族"为号召,有利于借助清政府开展维新变法运动,减少变法阻力变法的失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才能救中国、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有利于分化瓦解清政府统治力量,发动广大民众推翻清政府统治。
(3)推翻清政府的目标已经实现;孙中山对民族主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团结各族人民维护民主共和、建立近代民族独立国家,提出"五族共和""民族平等"的观念。
(4)抗日战争充分体现了民族团结,爱国主义精神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为民族振兴奠定了基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我国先进的技术成就和在天文、数学、化学、医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向东传播到朝鲜和日本,向南传播到印度,通过丝绸之路,向西传播到波斯、阿拉伯,并且扩展到欧洲,历史上称其为“东学西渐”。后来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开始出现“西学东渐”,鸦片战争后,这种现象更为明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的相同点。(4分)
(2)比较“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的不同点。(4分)
(3)通过上述比较,你能得到哪些启示?(2分)


参考答案:(1)相同点:①“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学习的顺序是相似的。欧洲人学习中国文明和中国人接受西方文明的顺序:先从科学技术开始,包括军事技术和兵法,之后逐步深入到文化及价值观、思想和道德、哲学,进而是制度。(2分)②结果是相似的,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东学西渐”使西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完成了社会的转型,社会各方面超过中国。“西学东渐”使先进的中国人经过数次失败和总结经验,最终找到了能正确指导中国革命的思想,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分)
(2)不同点:①时间不同:“东学西渐”开始于西汉丝绸之路开辟后,“西学东渐”开始于明末清初。②方式不同:“东学西渐”不是被迫的,而是主动的;“西学东渐”在鸦片战争后是被迫的。③动力或目的不同:“东学西渐”是为了发展商业以及反对天主教的精神独裁统治;“西学东渐”则是英国的船坚炮利惊醒了爱国的知识分子,他们为了救国而被迫学习西方。?(4分)
(3)对任何先进的事物都要采取兼收并蓄的方式,为我所用,一定要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才能使先进的事物发挥其巨大作用。(2分)


本题解析:本题是一道大跨度、小切口的比较型问答题。学生学习历史,必须将中外历史知识中相关的内容作横向、纵向的比较,把握其原因、特点、影响等方面,将相关的知识链进行整体把握,从比较中得出启示。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