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7-09-25 10:50:3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孔子
材料二?仲舒复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至论天下之理……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
材料四?夫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种主张不同结局并分析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
(3)结合上述材料,谈一下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2分)孔子的主张在当时诸侯争霸连年战乱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因而未受到太多重视;(2分)董仲舒主张由于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这一主张被采纳。(2分)
(2)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应该遵循伦理道德,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维护孔子的权威地位(1分);李贽提3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挑战孔子的权威地位(1分)。说明儒家思想受到了怀疑和挑战,统治地位开始动摇。(1分)
(3)儒家思想在初期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渐确立起统治地位,对维护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了很重要作用;但是后来僵化,禁锢了人民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进步。(2分)


本题解析:该题考查古代传统儒家思想的几位代表人物的主张及历史地位。
第(1)小题:从材料中比较容易概括出两人主张:孔子主张以德治民,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分析结局与原因应当从思想内涵与客观环境两方面去概括:孔子的主张在当时诸侯争霸连年战乱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因而未受到太多重视;董仲舒主张由于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这一主张被采纳。
第(2)小题:二人区别主要在对待圣人言论的态度上: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应该遵循伦理道德,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维护孔子的权威地位;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挑战孔子的权威地位。从李贽的观点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地位受到了冲击。
第(3)小题:该题的难度较大,要综合儒家思想在不同阶段的思想变化和社会地位去谈认识,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其表现出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同的:在初期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渐确立起统治地位,对维护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了很重要作用;但是后来僵化,禁锢了人民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进步。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如果你通过时光隧道,回到希腊梭伦执政的时代,下列情景中你并不能看到的是(?)
A.通过抽签产生的陪审员在民众法庭中审查案件
B.沦为债务奴隶的公民全部解放,高高兴兴回到自己家中
C.第三等级的公民积极参加四百人会议的活动
D.国王住在山岗上的王宫之中,监视并控制着全体臣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梭伦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ABC都符合梭伦改革的内容。D不对,体现的是君主专制,因此符合题意。
点评: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的比较。
改革
梭伦(奠基)
克利斯提尼(确立)
伯里克利(顶峰)
选区
以血缘为基础的4个部落
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选区
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选区
公民权力
解负令,个人自由不容侵犯;按财产划分等级。
五百人会议对全体公民开放
无等级和财产的区别,有发言权和表决权,享有津贴
常设机构
4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四百人会议
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各选50人组成“五百人会议 ”
“五百人会议”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成为轮值主席,执掌最高权力
司法机构
陪审法庭
陪审法庭
陪审法庭
军事机构
——
设立“十将军委员会”
设立“十将军委员会”
监督机制
——
陶片放逐法
陶片放逐法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顾炎武:“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B.反映了封建制度衰落的趋势
C.君主专制制度已经被推翻
D.是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列是五段有关儒学的言论: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 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三、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四、“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五、“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1)分别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据材料概括其思想主张。(7分)
材料二、黄宗羲说:“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2)材料二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简要分析这一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3分)
材料三、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
(3) 材料三中康有为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是什么?指出其主要意图。(3分)
材料四、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勋)、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pǒu,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4) 据材料四,指出陈独秀对传统儒学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态度在当时的进步作用。(3分)


参考答案:(1)一、孔子,主张“德”“礼”;二、孟子,民本或仁政;三、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四、朱熹,“三纲五常”即是天理;五、李贽,否定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权威。(7分)
(2)反对君主专制;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君主专制强化,社会矛盾尖锐,封建制度的衰落;儒家思想蜕变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枷锁。(4分)
(3)态度:利用儒家思想。意图:宣传维新思想;减少变法阻力。(3分)
(4)态度:全盘否定传统儒学。作用:维护共和政体;猛烈冲击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儒学从古至今发展演变的历史。其中第一问主要考查了儒学发展过程中有代表性的儒学家对儒家思想发展所做的思想方面贡献。第二问考查了明末清初反专制思想的出现及其原因,要求学生能够从经济、政治、思想变化的角度回答。第三问主要考查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为了减少变革阻力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思想。第四问主要考查了新文化运动中资产阶级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及其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试图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导向。这种“新的价值导向”最有可能是(?)
A.民主科学,人文启蒙
B.考据训诂,追求本真
C.经世致用,实事求是
D.精神修养,理想人格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不难判断出A项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B项是清代学术思想的主流,C项是明清之际启蒙思想积极倡导的学术思想,D项是程朱理学追求的精神理念,故答案选C项。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