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4 02:24:20
1、判断题 19世纪60、70年代,清王朝内部的顽固派与洋务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A.要不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要不要镇压人民反抗斗争
C.要不要“师夷长技”
D.要不要抵抗外侮,维护天朝上国
2、判断题 《校邠庐抗议》是早期维新派冯桂芬于1861年完成的作品,在该书的一系列政论中,明确提出“采西学”“制洋器”的主张。由此可知冯桂芬表达的思想应该是
A.反抗侵略
B.政治改良
C.中体西用
D.全盘西化
3、判断题 (13分)1885年早期维新志士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士子们应时而对,颇多新见。从主考人员、考核内容和考核结果来看,王韬课士的整个过程体现出新旧杂糅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海格致书院课士题表
类别 | 命题者 | 试题 |
格致(自然 科学)类 | 龚照瑗 | 泰西格致之学与近刻翻译诸书,详略得失,何者为最要论。 |
教育类 | 刘坤一 | 中国一乡一邑,皆有书院,大率工文章以求科举。而泰西艺学,亦各有书院,……中西书院不同,其为育才一也。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第中西之载籍极繁,一人之材力有限,果何道而使兼综条贯,各尽所长欤?试互证而详论之。 |
治术类 | 周馥 | 中国近日讲求富强之术,富以何者为先论。 |
4、选择题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B.甲午中日战争后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D.抗日战争后
5、判断题 鸦片战争中,新思想萌发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危机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加深
B.程朱理学压制反清、进步思想
C.乾嘉学派读书人绝口不谈政治
D.林则徐和魏源的倡导、呼吁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