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六)

时间:2017-08-22 04:32:4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孟子”、“董仲舒”、“黄宗羲”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儒学发展历程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孟子“民贵君轻”,不代表他否定君主专制制度;CD两项表述“都”,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可知,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B项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发展历程·孟子“民贵君轻”、董仲舒“君权神授”和黄宗羲“君主专制‘天下之大害’”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唐甄在《潜书》中写道:“人君之尊,如在天上,与帝同体。”其结果是“臣日益疏,智日益蔽。”而公卿们也因为“罕得进见,”往往“于斯之时,虽有善鸣者,不得闻于九天;虽有善烛者,不得于九州。”针对这一问题当时思想家提出的对策是
A.天下之大害,君而已矣
B.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C.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D.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可知由于君主专制的强化导致了君臣上下的隔绝,君主连一句谏语忠言都不能听到了,君主也只能是一个“蔽目塞听”的独夫寡人了。为此当时思想家提出来反对“独治”,提倡“众治”。所以本题答案选D项,A、B、C不符合题干要求。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的活跃局面·“众治”。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董仲舒发挥儒学而形成的“大一统”思想,能被汉武帝采纳,实际上是因为它吸收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A.孔子的思想
B.荀子的思想
C.韩非子的思想
D.墨子的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能被汉武帝采纳是因为其主张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这与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思想有相似之处,所以答案选C,A B两项也是儒家的著名代表人物但并未提出强化君主专制的主张而是十分强调统治者要爱惜民力, D项墨家学派强调“兼爱,非攻”。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韩非子的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西汉时期灾害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
[? ]
A、“天人感应”学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大一统”的主张
D、“三纲五常”学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这家思想:“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共同批判的是
[? ]
A.墨家的“兼爱”思想
B.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C.儒家的“仁政”思想
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