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22 04:18:10
1、判断题 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经济政策是(?)
A.重商主义
B.休养生息
C.重农抑商
D.官营商业
2、判断题 西汉“百姓多离农亩”,成为“末技游食之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
①商业能够比农业获取更大的利益
②商人侵夺农人的财产和土地
③商人可以取得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④政府推行发展私营商业的政策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判断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摘自<清世宗(雍正)实录>
材料二?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然至于病,乃无以继也……余以为欲物力不屈,则莫若省征发,以厚农以资商;欲民用不困,则莫若轻关市,以厚商以利农。
——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
材料三?夫商为中国四民之殿,而西人则恃商为创国、造家、开物、成务之命脉,迭著神奇之效者,何也?盖有商则士可行其所学而学益精,农可通其所植而植益盛,工可售其所作而作益勤,是握四民之纲者,商也。此其理为从前四海之内所未知,六经之内所未讲;而外洋创此规模,实有可操之券,不能执中国崇本抑末之旧说以难之。
——薛福成《筹洋刍议》1879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雍正帝的观点及其依据。(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三发展经济的主张有何异同。(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比较材料一,材料三经济主张变化的原因。(4分)
4、判断题 下列表述与重农抑商无关的是 ( )。
A.“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B.“商人大量买田置地,购置产业”
C.“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D.“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清政府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商人有时“且贩自东市,既已纳课,货于西市,又复重征”,再加上官吏勒索舞弊,“以致商人裹足不前”。这对商品流通造成了极大的障碍。清政府对手工业产品实行违反价值规律的限价收购的做法,不仅见于云南铜矿,在四川、广西、湖南等省的铜矿中、在贵州的水银矿、铅矿中都有类似的情况存在。封建政权以超经济强制的手段对民间手工业进行直接掠夺,窒息了这些手工业部门的生机,商人宁愿求田问舍,将资金转向土地而不愿投入产业。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①材料一反映的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3分)
②依据材料二归纳清政府是如何压制工商业发展的,并分析其影响。(6分)
③材料三中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观点?(1分)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3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