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主要经济政策》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二)

时间:2017-08-22 04:18: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8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688.1亿美元,连续九年保持增长势头。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当年流量的5.2%,位居全球第五,首次超过日本和英国。回顾过去,中国的外贸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阶段,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前期)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两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
三行。?——《广东新语》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了清朝前期对外贸易的哪些信息?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分析当时清政府外贸政策产生的原因。(6分)
⑵依据材料二,简要概括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变化。(4分)
⑶材料三中的经济状况出现的具体原因有哪些?材料二与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什么共同的积极意义?(8分)



2、判断题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诸民年及课(达到缴税年龄)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年老不再缴税或死亡)则还田。”这段史料反映的是
[? ]
A.井田制
B.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C.均田制
D.土地兼并



3、判断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饔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已。?
——摘自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
材料二?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材料三?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藏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有关部门)防其出入。?
——摘自明朝《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四?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摘自《台湾外纪》卷十二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1分)这种现象的实质是什么?(1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什么政策?(1分)这种政策产生于何时?(1分)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4分)
(4)根据材料,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三、四之间的关系。(2分)



4、判断题  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
[? ]
A.天津地区
B.上海地区
C.苏杭地区
D.珠三角地区



5、判断题  “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的抗倭。”这表明,明朝“海禁”政策的出台
[? ]
A.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
C.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
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