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22 04:08:08
1、判断题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 ‘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
[? ]
A.先秦儒家
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2、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白鹿洞书院教条》,又名《朱子教条》,由朱熹制订。淳熙七年(1180),白鹿洞书院重建“喜初成”,朱子以南康军长官,率僚属及院中师生行开学礼,升堂讲说《中庸》首章,并取圣贤教人为学之大端,揭示于门楣之间,作为院中诸君共同遵守的学规,这就是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教条》。其目的用以规范和约束书院师生的言行举止,劝善规过,提升品位,是书院制度确立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南宋理学家们对书院建设所作的重大贡献。
《白鹿洞书院教条》既是书院精神的象征,后来也成为天下书院共同遵守的准则。淳祐元年(1241),宋理宗皇帝视察太学,手书《白鹿洞书院教条》赐示诸生。其后,或摹写、或刻石、或模仿,遍及全国书院及地方官学。于是,一院之“教条”,遂成天下共遵之学规。而随着中国书院制度之推广,它又东传朝鲜、日本,不仅当年奉为学规,至今尚有高校而作为校训者,可见其影响既深且远。
《朱子白鹿洞教条》原文:右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右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右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右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朱子教条》与朱熹理学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归纳《朱子教条》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古代日本人一直不遗余力地输入中国文化。中江藤树是17世纪时的日本著名思想家,曾提出“天地万物皆在我本心孝德之中”这一命题。这一文化现象表明他有可能受到了下列哪位中国思想家的影响
[? ]
A、孔子
B、朱熹
C、王守仁
D、李贽
4、选择题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其求理的方法与其他三位不同的思想家是
A.程颢
B.程颐
C.王守仁
D.朱熹
5、判断题 复旦大学的校训取自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的“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该思想家应该是
[? ]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