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7-08-22 04:07:4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819年一位伟人去世,人们在讣告中这样赞颂他的科技成就:“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请判断,他的科技成就是?
[? ]
A.发明珍妮机
B.发明内燃机
C.改良蒸汽机
D.研制发电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对英法荷早期殖民扩张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对当地的人民带来了灾难
B.为资本主义提供资本的原始积累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D.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7世纪前,欧洲主流观念极力在中国与欧洲间寻找相似性:18世纪时开始建立起“中国是欧洲的对立面”的认识,这个观念一直统率着欧洲人的中国观;一战后,有个别学者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由此可见
A.中西文明在碰接中逐渐融合
B.欧洲对华评价从主观到客观
C.欧洲对华认知停留在启蒙时期
D.欧洲对华评价取决于其现实需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8 世纪时,欧洲处于历史发展的上升期,疯狂对外侵略扩张,中国首当其冲;但一战后欧洲地位严 重下降,国际关系格局发生变化,欧洲人的对外意识也发生变化,注重借鉴外部的东西。故应选 D 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创新是一种文化品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英国,威灵顿将军可以说是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他打败了军事天才拿破仑。当时英国做了一个调查,有一半以上的普通民众认为不是威灵顿打败了拿破仑,而是《国富论》的作者和《国富论》一起打败了拿破仑。
——新华网2008年9月19日《丘吉尔的名言与俾斯麦的一个预言》
(1)据材料一,英国民众认为“《国富论》的作者和《国富论》一起打败了拿破仑”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理由。
材料二?领导英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丘吉尔在大选中败给了工党领袖艾德礼,丘吉尔觉得自己永远不能原谅英国的选民。艾德礼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其承诺迎合了选民。仔细观察下图。
(2)据材料二分析,丘吉尔的主要贡献是什么?艾德礼竞选获胜说明了什么?此次选举结果,如果从政治制度的角度进行分析,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中国30年奇迹的动力,我想可以把它归纳为四个创新。第一个创新就是观念创新、理论的创新。第二个创新是制度创新。第三个创新是市场创新。第四个创新是技术创新。
中国需要不断地转型。第一次转型是1978年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从阶级斗争为中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现在需要第二次转型。应该转向制度建设……作为政府,其职责应该是提供公共产品,而制度恰恰是一个无形的公共产品,因为有了不同的制度安排,就会有不同的激励机制。有的是创造财富,有的是转移财富,有的是掠夺财富。众多的制度安排,不可能靠企业去解决,必须得靠国家行为来调整和解决。明确了这一点,进行制度建设就会降低国家的制度运行成本,也会降低所有人的风险。
——2008年12月8日《瞭望》文章:胡鞍钢眼中的两个三十年
(3)据材料三,胡鞍钢认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成功最主要的经验是什么?依据材料说明你的理由。
(4)就材料一、二、三所提供的情况开展综合探究,请你命制一个合适的题目。


参考答案:
(1)《国富论》使得率先开始进行工业革命的英国可以凭借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迅速聚敛财富。凭借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原则,使英国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帝国。
(2)贡献:领导英国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维护了英国的独立和大英帝国的地位。
说明:国家政策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制定政策要关注民众的迫切要求;个人的地位不能依靠昔日的辉煌,等等。
原因 :丘吉尔个人威望过高,会妨碍民主精神的贯彻。
(3)经验:制度创新。
理由:胡鞍钢强调下一步工作的重心应转变为制度创新;制度是无形的公共产品,形成不同的激励机制;制度建设可以降低国家的制度运营成本和所有人的风险。
(4)制定适合国情的政策和制度是国家发展、个人成功的关键;制度创新促进国家崛起,等等。


本题解析:(1)分析原因要结合当时英国的生产能力和国际地位展开。(2)回答丘吉尔的成就依据材料总结即可;艾德礼获胜说明的问题属于开放性设问,要从材料体现的各自的主张、形势的变化、个人地位如何保持等方面组织答案;从政治制度的解读分析丘吉尔败选的原因,要立足于政治制度的本质,结合丘吉尔的话进行总结,言之成理即可。(3)回答中国30年奇迹的最主要的经验,要通盘把握材料内涵;回答理由要从材料中进行总结。(4)三则材料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谈崛起,要高度总结三则材料展示的共同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


A.主要动力不同
B.通迅手段不同
C.机械特色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