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7-08-22 03:58:3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此语的含义是
A.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B.民贵君轻
C.以法为本
D.贵贱有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材料可以知道,孔子的观点是君臣父子,贵贱有序。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汉武帝时的“独尊儒术”和新文化运动时的“打倒孔家店”,二者对儒学的态度截然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本质上的共同原因是
[? ]
A.儒家学说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B.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思想
C.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而董仲舒则发展了儒家思想
D.儒家所宣扬的“仁”极其双重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仲舒复对日:“……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卷》


材料五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六 “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这是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教授在全国“两会”发言的重要内容。李汉秋建议教育部门将“仁义礼智信”纳入学校教学内容,逐步实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并落实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指出三位思想家是如何对待儒家思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五中黄宗羲的政治观点有什么影响?材料二和材料五的观点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材料六,首先提出“仁义礼智信”的为人处世道德标准的是谁?李汉秋教授建议将“仁义礼智信”纳入学校教学内容,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上述材料反映的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在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家思想成 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认为时代不同了,是非观念也应该发生变化。说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和挑战。
(3)西汉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南宋朱熹等人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明末李贽对儒学思想进行了大胆的否定和批判。
(4)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他的思想对后世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董仲舒的思想是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的;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原因:前者处于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后者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
(5)董仲舒。有一定的合理性。“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五个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范畴,具有永恒的意义和价值。将“仁义礼智信”纳入学校教学内容,吸取其精华,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又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6)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趋时更新。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表明孔子主张(  )
A.儒法并用
B.德治是主要的,法治是次要的
C.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D.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的掌握。题干的意思是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故题干强调的是讲求仁政与德政,以及礼的树立,这是儒家的思想,所以应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儒家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陆九渊说:“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其中包含的哲学思想是            
A.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
D.客观唯心主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