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18 00:42:41
1、实验题 (12分)实验室可利用乙醇、铜或铜的化合物制备乙醛,如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右侧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左侧的气体发生装置不同,试管C中装有水(加热装置未画出),试回答:
(1)?两套装置中的A、B处都需加热,A处用水浴加热,B处用__________加热,A处用水浴加热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
(2)?若按甲装置进行实验,B管处装铜粉,则通入A管的X是__________,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3)?若按乙装置进行实验,则B管中应装__________,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取C试管中的溶液滴入新制备的银氨溶液并采用水浴加热可观察到有银镜生成,写出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
(5)?实验完成后,应在C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可洗去银镜。
2、实验题 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
(1)NH3是制碱工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继侯德榜“联合制碱法”后,上世纪50年代某些化工专家开始研究有机胺制碱法,其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NR3 + CO2 + NaCl + H2O = NaHCO3 + NR3·HCl
NR3 + HCl = NR3·HCl,且NR3·HCl 易溶于有机溶剂。
①操作Ⅰ名称为?;
②某实验小组同学查阅资料知,有机溶剂和有机胺沸点差别较大,现欲将A中各成分进行分离,请写出除了导管、酒精灯、牛角管、锥形瓶外,该分离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名称 ?;
(2)N2在化工生产、农业、医疗、航天航空等领域用途广泛。现提供以下装置(连接仪器略去):
①某化学兴趣小组甲同学欲用加热NaNO2 和NH4Cl的浓溶液制得N2,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检验该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操作为 ?;
②在加热条件下,用NH3 还原CuO可制得N2,同时获得铜粉,此反应的化学方应方程式是?。乙同学用此法制得干燥、纯净的N2,且需要的NH3 以生石灰和浓氨水作原料。按气流从左到右,整套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写字母序号);最后一个装置中试剂的作用是??;
3、填空题 在常温下,一氯甲烷是无色气体,密度为0.9159g/cm3,熔点-97.73℃,沸点为-24.2℃;18℃时它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80mL/L水,它与乙醚、丙酮或苯互溶,能溶于乙醇。在实验室可用图所示装置制造一氯甲烷。
制备装置的分液漏斗和烧瓶中分别盛有甲醇和浓盐酸,试填写下列空白.
(1)制备一氯甲烷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反应类型是?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
(3)检验气体产物CH3Cl的方法是:在e的逸出口点燃CH3Cl气体,火焰呈蓝绿色(与其他烃燃烧现象有明显区别),CH3Cl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4)实验中实际按甲醇和浓盐酸1∶2(物质的量之比)进行反应的理由是___?_?
(5)某学生在关闭活塞X的情况下做此实验时,发现收集到一定体积的气体产物所消耗的甲醇—浓盐酸的混合液的量比正常情况下多(装置的气密性没有问题),其原因是____?
?
(6)实验结束时,d中收集到的液体中含有_?
4、实验题 某化学小组利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氯气,并利用氯气进行有关的探究实验,制取氯气的装置如图I和Ⅱ。
(1)制取氯气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装置Ⅱ中小试管的作用为?;
(3)装置I与装置Ⅱ比较,装置I的主要优点为:?。
(4)将生成的氯气通入水中,可制得氯水,氯水见光易分解生成?气体。
(5)氯气能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对于使红色布条褪色的物质,同学们的看法不一致,认为氯水中存在的几种粒子都有可能,请利用中学实验室常见试剂,设计实验,得出正确结论。
提出问题 | 收集资料 | 提出假设 | 验证假设 | 得出结论 |
氯水中何种物质能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 | ①Cl2有强氧化性 ②Cl2与冷水反应生成盐酸和HClO ③HClO有强氧化性 | ①?。 ②盐酸使布条褪色。 ③?。 ④H2O使布条褪色 | 验证假设①:把红色干布条放入充Cl2的集气瓶,布条不褪色; 验证假设②:?。 验证假设④:把红色布条放在水里,布条不褪色。 | 使红色布条褪色的物质是?。 5、实验题 (14分)某学校探究性学习小组对消毒液次氯酸钠(NaClO)的制备与性质等进行了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