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10 18:56:31
1、选择题 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K2CO3═2K++CO32-
B.KClO3═K++Cl-+3O2-
C.NaOH═Na++OH-
D.NaHCO3═Na++HCO3-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电离方程式书写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电离过程的式子,称为电离方程式,表示物质溶解于水时电离成离子的化学方程式.离子所带电荷数一般可根据它们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来判断.所有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先判断电解质的强弱,强电解质用“═”,电离方程式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并注意原子团不可拆分来解答.
解答:A、碳酸钾是溶于水的盐属于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极方程式为K2CO3═2K++CO32-,故A正确;
B、氯酸钾是溶于水的盐属于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KClO3═K++ClO3-,故B错误;
C、氢氧化钠是溶于水的强碱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OH═Na++OH-,故C正确;
?D、碳酸氢钠是弱酸强碱盐属于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和溶液中电离情况判断,主要是电离过程分析,题目较简单.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解释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物质结构因果关系时,与化学键强弱无关的变化规律是
A.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B.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减低
C.C60中虽然没有离子键,但固体为离子晶体
D.C60摩尔质量为720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项中是因为F、Cl、Br它们的原子半径一次增大,与H形成的化学键的键能减弱,所以热稳定性一次减弱;B项中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减低是因为阳离子的半径越小、电荷越多,那么吸引越强,距离越近,熔点越高” ,这是晶格能有关——影响晶格能大小的因素主要是离子半径、离子电荷以及离子的电子层构型等。本题中很显然是半径增大引起的。晶格能越大,离子键越牢固,那么熔点越高。C项C60是分子晶体。故选D。
考点:晶体物理性质的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物质物理性质的因素。要分清物理性质是由哪些来决定的,这道题相对来说考的比较细,也是最容易出错的题。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主族元素,其中元素A、E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元素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元素C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元素C、D原子的最外层上均有一个未成对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分别与E形成的化合物的晶体类型相同
B.B与E形成的分子BE4为非极性分子
C.一定条件下,元素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能发生反应
D.化合物AE与CE含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
参考答案:C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元素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则B可能是C或S元素,根据原子序数关系可知B应为C元素,元素C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则C是Na元素,元素C、D原子的最外层上均有一个未成对电子,且是固体,应为Al元素,E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应为Cl元素,A在常温下为气体,且原子半径最小,应为H元素。A.C、D分别与E形成的化合物分别为NaCl、AlCl3,分别为离子晶体、分子晶体,故A错误;B.B与E形成的分子BE4为CCl4,为非极性分子,故B正确;C.元素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和Al(OH)3,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二者可反应,故C正确;D.化合物AE与CE分别为HCl、NaCl,所含化学键分别为共价键和离子键,故D错误.故选BC.
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率的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a+、Cu2+、Cl、
B.K+、H+、、
C.Ba2+、、HCO3、Cl-
D.Na+、K+、、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碱性溶液中含OH-,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等,则离子能大量共存,以此来解答.
解答:A.因Cu2+、OH-结合生成沉淀,则不能共存,故A错误;
B.因H+、CO32-结合生成水和气体,H+、OH-结合生成水,则不能共存,故B错误;
C.Ba2+、OH-、HCO3结合生成沉淀和水,则不能共存,故C错误;
D.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明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碱性条件,题目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有甲酸、乙酸、乙醛、乙酸乙酯、乙醇、溴乙烷6种无色液体,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这种试剂是
A.蒸馏水
B.三氯化铁溶液
C.氢氧化铜悬浊液
D.氢氧化钠溶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