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10 18:56:31
1、选择题 以下四种物质,其中A、B各代表一种离子晶体的晶胞,C代表一种合金的晶胞,D则代表一个由A、B原子组成的团簇分子,其中化学式错误的是?
?
?
A.AB
B.XY3Z
C.EF
D.AB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晶胞的结构可知,选项A、B、C都是正确的。由于D代表一个由A、B原子组成的团簇分子,所以形成的晶体是分子晶体,其化学式是A14B13,即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晶体中化学式的有关计算
点评:晶体是质点(分子、离子、或原子)在空间有规则地排列的,具有整齐外形,以多面体出现的固体物质。在空间里无限地周期性的重复能成为晶体的具有代表性的最小单元,称为晶胞。其计算方法是:在面上的算1/2,在线上的算1/4,在点上算1/8,在中心的算1。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物质中,同时含有氯离子、氢离子和氯分子的是
A.KClO3溶液
B.氯水
C.NaCl溶液
D.液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选择防毒的合适物质必须考虑三个方面:一是要能够吸收氯气;二是本身无毒、无腐蚀性,对人体无害;三是吸收氯气时生成的产物也应对人体无害.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列化学式中,能真实地表示物质一个分子的是
A.CsCl
B.CO2
C.C4H10
D.SiO2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能真实的表示物质一个分子,则该物质首先是分子晶体,排除A、D两个选项。对C,可以表示丁烷,也可以表示异丁烷等。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酸化”是化学实验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提高高锰酸钾的氧化能力--用浓盐酸酸化
B.确认溶液中是否舍有Ag+时--先加硝酸酸化,再加Cl-检验
C.抑制硫酸铁的水解--用稀硫酸酸化
D.确认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时--先用盐酸酸化,再加Ba2+检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A.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氯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检验溶液中是否舍有Ag+时,要排除SO42-、CO32-等离子对氯离子的干扰;
C.从盐类水解平衡移动的角度分析;
D.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时,要防止SO32-、CO32-等离子对SO42-的干扰.
解答:A.由于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可先将氯离子氧化为氯气,不能用盐酸酸化,故A错误;
B.检验溶液中是否舍有Ag+时,先加硝酸酸化的目的是为了防止SO42-、CO32-等离子对氯离子的干扰,故B正确;
C.铁离子水解成酸性,加入稀硫酸酸化,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抑制水解的进行,故C正确;
D.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时,先加盐酸酸化的目的是为了防止SO32-、CO32-等离子对SO42-的干扰,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检验、盐类水解等问题,题目难度中等,检验离子时注意要排除其他离子的干扰.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曲线图(纵坐标为沉淀的量,横坐标为加入物的量)与对应选项不正确的是
A.向1L浓度均为0.1mol/L的Ba(OH)2、NaAlO2混合液中加入0.1?mol/L稀H2SO4溶液
B.向含有0.1?mol/L?AlCl3和0.3mol/L?NH4Cl的1L混合液中加入0.1mol/L?NaOH溶液
C.向烧碱溶液中滴加明矾溶液
D.向Ca(OH)2溶液中逐渐通入二氧化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A、Ba(OH)2、NaAlO2混合液中加入稀H2SO4溶液,酸碱中和反应先发生,然后是硫酸和NaAlO2发生反应的过程;
B、AlCl3和?NH4Cl的1L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先出现白色沉淀氢氧化铝,然后是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最后是氢氧化铝溶解的过程;
C、向氢氧化钠中加明矾,开始阶段碱过量,不会出现沉淀,然后是铝离子和偏铝酸盐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的过程;
D、Ca(OH)2溶液中逐渐通入二氧化碳,开始会出现白色沉淀,然后沉淀逐渐消失.
解答:A、Ba(OH)2、NaAlO2混合液中加入稀H2SO4溶液,酸碱中和反应先发生,然后是硫酸和NaAlO2发生反应的过程,当加入2.5L硫酸,沉淀氢氧化铝全部溶解,故A错误;
B、AlCl3和?NH4Cl的1L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先出现白色沉淀氢氧化铝,然后是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最后是氢氧化铝溶解的过程,消耗硫酸的量之比是3:3:1,故B正确;
C、向氢氧化钠中加明矾,开始阶段碱过量,不会出现沉淀,然后是铝离子和偏铝酸盐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的过程,故C正确;
D、Ca(OH)2溶液中逐渐通入二氧化碳,开始会出现白色沉淀,然后沉淀逐渐消失,两个过程消耗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物质的性质以及化学反应发生的先后知识,结合图象来考查,增加了题目的难度.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