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6-26 02:00:45
1、实验题 铁是人类必需的微量元素,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常见方法是服用补铁药物,又已知:氧化性Cl2>Fe3+>(SCN)2.“速力菲”主要成分:琥珀酸亚铁,呈暗黄色)是市场上一种常见的补铁药物.该药品不溶于水但能溶于人体中的胃酸.某同学为了检测“速力菲”药片中Fe2+的存在,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1)试剂1是________,试剂2是________,加入新制氯水后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试剂2后溶液中颜色由淡黄色转变为淡红色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猜想红色溶液变为无色溶液的原因是溶液中的Fe3+被还原为Fe2+,你认为该同学的猜想合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你认为合理,请说明理由(若你认为不合理,该空不用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你认为不合理请提出你的猜想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加以验证(若你认为合理,该空不用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稀盐酸;KSCN溶液;2Fe2++Cl2==2Fe3++2Cl-、Fe3++3SCN-===Fe(SCN)3
(2)少量的Fe2+转化为Fe3+,加入KSCN后显红色
(3)不合理;我的猜想是Fe(SCN)3中的SCN-被过量氯水氧化;设计的实验为在褪色后的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仍不变红色(或在褪色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变红色)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一氯甲烷,也叫甲基氯,常温下是无色气体,密度为0.9159克/厘米3,熔点为-97.73℃,沸点为-24.2℃,18℃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80毫升/毫升水,与乙醚、丙酮或苯互溶,能溶于乙醇。在实验室里可用下图装置制取一氯甲烷:
制备装置的分液漏斗和烧瓶中分别盛有甲醇和浓盐酸。
试填写下列空白:
(1)制备一氯甲烷的化学方程式?,
(2)装置b的作用是?;
(3)已知卤代烃能发生碱性水解,转化为醇。装置e中可能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
(4)检验气体产物CH3Cl的方法是:在e的逸出口点燃CH3Cl气体,火焰呈蓝绿色(与其它烃燃烧现象有明显区别)。CH3Cl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5)实验中实际按甲醇和浓盐酸1︰2(物质量之比)进行反应的理由是?;
(6)某学生在关闭活塞x的情况下做此实验时发现,收集到一定体积的气体产物所消耗的甲醇~浓盐酸的混和液的量比正常情况下多(装置的气密性没有问题),其原因是?;
(7)实验结束后,d中收集到的液体中含有?。
参考答案:(1)CH3OH+HClCH3Cl+H2O?
(2)防止倒吸,保证安全?(3)NaOH+HCl=NaCl+H2O?
(4)2CH3Cl+3O22CO2+2H2O+2HCl?
(5)可使甲醇充分反应,转化成一氯甲烷?
(6)甲醇沸点较低(64.7℃),受热时易挥发,致使一部分未反应而逸出?
(7)甲醇、盐酸、一氯甲烷
本题解析:(1)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甲醇和氯化氢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使CH3OH+HClCH3Cl+H2O。
(2)由于氯化氢极易挥发,而氯化氢又极易溶解在水中,所以装置b的作用是防止倒吸,保证安全。
(3)卤代烃能发生碱性水解,转化为醇。由于在生成醇的同时,还生成氯化氢,则装置e中可能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4)根据一氯甲烷的组成元素可知,一氯甲烷燃烧的生成物应该是CO2、水和氯化氢,则CH3Cl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CH3Cl+3O22CO2+2H2O+2HCl。
(5)实验中实际按甲醇和浓盐酸1︰2(物质量之比)进行反应,显然盐酸是过量的,因此可以提高甲醇的转化率,使甲醇充分反应,转化成一氯甲烷。
(6)根据已知条件可知,甲醇沸点较低(64.7℃),受热时易挥发,致使一部分未反应而逸出,所以收集到一定体积的气体产物所消耗的甲醇~浓盐酸的混和液的量比正常情况下多。
(7)由于甲醇和盐酸都是易挥发的,因此实验结束后,d中收集到的液体中含有甲醇、盐酸、一氯甲烷。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该题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严谨的实验设计、评价能力以及操作动手能力。该题需要明确的这种类型的试题主要是以常见仪器的选用、实验基本操作为中心,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用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NaHCO3和Na2CO3热稳定性大小
B.用铜和稀硝酸制取并收集少量NO
C.验证明氨气的溶解性大小
D.实验室用氯化铵制少量氨气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不正确,应该把易分解的碳酸氢钠放在小试管中;NO极易被氧气氧化生成红棕色NO2,应该用排水法收集,B不正确;氯化铵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氨气,冷却后二者又化合生成氯化铵,得不到氨气,D不正确,答案选C。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难度较大。该题主要是以常见仪器的选用、实验基本操作为中心,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实验题 (11分)(Ⅰ)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少量的氯化铁
B.用酸式滴定管量取18.80mL的碳酸钠溶液
C.配制0.1mol/L的硫酸时,用量筒量取浓硫酸,要洗涤量筒,否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
D.振荡用饱和的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的试管,发现有气泡冒出,它是CO2气体
E.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常用无水氯化钙进行干燥
F.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Ⅱ)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一定浓度的Na2CO3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沉淀。
甲同学认为沉淀可能是CuCO3;?乙同学认为沉淀可能是Cu(OH)2;
丙同学认为沉淀可能是CuCO3,和Cu(OH)2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知:CuCO3和Cu(OH)2均不带结晶水]
(1)按照甲同学的观点,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探究沉淀成分前,须将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并净化。其具体操作依次为?
(2)若丙同学的观点正确,可利用下列装置通过实验测定其组成。
①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C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实验开始和结束时都要通过量的空气,请说明结束时通入过量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若沉淀样品的质量为mg,装置B质量增加了ng,则沉淀中CuCO3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Ⅰ)D(2分)?
(Ⅱ)(1)CO32-+Cu2+===?CuCO3↓(1分)?过滤、洗涤、干燥(2分)
(2)①C→A→B→D→E(2分)
②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1分)?结束时通入过量的空气可以将装置中滞留的水蒸气和CO2赶出。(1分)
③(1-)×100%。(2分)
本题解析:(Ⅰ)A.溶液及胶体均可全部通过滤纸,不正确
B.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可腐蚀酸式滴定管上面的胶管,不正确
C.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没有必要润洗,不正确
D.制取酯时,乙酸溶于其中,可与碳酸钠反应产生CO2气体,正确
E.无水氯化钙可吸收氨气,不正确
F.原溶液中如果含有Ag+,也有相同的实验现象,不正确
(Ⅱ)(1)CO32-+Cu2+===?CuCO3↓,沉淀的分离需要过滤,净化包括洗涤、干燥过程
(2)①结合所给药品及实验仪器,在加热CuCO3、Cu(OH)2混合物的过程中,Cu(OH)2分解挥发出的水蒸气可用浓硫酸吸收,通过测量其质量,折算出物质的组成及含量,故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为C→A→B→D→E
②为了排除空气中水蒸气和CO2的干扰,用装置C中碱石灰来净化吸收;
实验开始时通入过量空气,可将装置内的水蒸气和CO2全部排除干净,而结束时通入过量空气的目的是可以将装置中滞留的水蒸气和CO2赶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③由Cu(OH)2CuO+H2O可知,Cu(OH)2的质量为
g,沉淀中CuCO3的质量分数为(1-
)×100%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各组稀溶液,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不能鉴别的是( )
A.A12(SO4)3和NaHCO3
B.Na2CO3和HCl
C.NaOH和A1C13
D.AgNO3和NH3?H2O
参考答案:A、无论是硫酸铝滴加到碳酸氢钠溶液中还是碳酸氢钠滴加到硫酸铝溶液中,都产生沉淀,不能鉴别,故A选;
B、将碳酸钠溶液滴加到盐酸溶液中立即有气泡生成,将盐酸滴加到碳酸钠溶液中,先没有气体生成,当盐酸滴加到一定程度后后气体生成,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不选;
C、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氯化铝溶液中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溶解,将氯化铝滴加到NaOH中,先没有现象,后生成沉淀,二者现象不同,可鉴别,故C不选;
D、将硝酸银滴加到氨水中先没有现象,后生成沉淀,将氨水滴加到硝酸银溶液中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溶解,二者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不选.
故选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