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6-26 00:40:40
1、选择题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任何能使熵值增大的过程都能自发进行
B.△H<0,△S>0的化学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C.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SO2(g)+O2(g) 2SO3(g)△H=-QkJ·mol-1(Q>0),则将2mol SO2(g) 和1mol O2(g) 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Q kJ的热量
D.稀溶液中1mol NaOH分别和1mol CH3COOH、1molHNO3反应,两者放出的热量一样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若熵值增大,△H>0,根据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G=△H-T△S<0,则该反应在低温不能自发进行,故A错误;B.△H<0,△S>0的化学反应△G=△H-T△S<0一定能自发进行.正确;C.可逆反应存在一定的限度,不可能全部反应,所以2molSO2(g)和1molO2(g)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小于Q kJ 的热量,故C错误;D.CH2COOH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1molNaOH分别和1molCH2COOH、1molHHO3反应,后者必前者放出的热量多,故D不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已知298K时,2SO2(g)+O2(g)2SO3(g);△H=-197kJ·mol-1。现有同一温度下的三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在第一个容器中通入2molSO2和1molO2,达到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1;向第二个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SO2和0.5molO2,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Q2;在第三个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SO2、0.5molO2和1molSO3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Q3。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Q1=Q3=197kJ
B.Q1=Q3<197kJ
C.Q1=2Q2 <197kJ
D.Q2<Q1<197kJ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因为是可逆反应,所以反应物的转化率不能为100%,第一个容器相当于是在第二容器的基础上缩小容器体积,所以有利于提高SO2的转化率,则则2Q2<Q1<197kJ。第三容器和第一个容器的平衡状态是等效的,但放出的热量一定是小于Q1,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A.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但燃烧一定是放热反应
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只表现为热量变化
C.为保证燃料充分燃烧,通入的空气要适当过量而不是越多越好
D.将煤气化和液化,可以提高煤的利用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实验题 (2014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
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盐,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现用下图所示仪器(夹持装置已省略)及药品,探究亚硝酸钠与硫酸反应及生成气体产物的成分。已知:
①NO+NO2+2OH-=2NO2-+2H2O
②气体液化的温度:NO2? 21℃、NO?-152℃
(1)为了检验装置A中生成的气体产物,仪器的连接顺序为(从左向右连接):A→C→_______→_______→_______;组装好仪器后,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2)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70%的硫酸后, A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①确认A中产生气体含有NO,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向D中通入过量O2,则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如果没有装置C,对实验结论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上述实验探究过程,可得出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5)工业生产中氮氧化物的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可采用如下方法处理氮氧化物:
CH4(g)+2NO2(g)=N2(g)+CO2(g)+2H2O(g)? △H=-867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O(g)? △H=-1160kJ·mol-1
则CH4将NO2还原为N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E D B(2分);检验装置的气密性(1分)? (2)①D中出现红棕色气体(2分)? ②冷凝,使NO2完全液(2分)(3)4NO2+O2+4NaOH=4NaNO3+2H2O(2分)?水会与NO2反应产生NO,影响NO的确定(2 分)
(4)2NaNO2+H2SO4=Na2SO4+NO2↑+NO↑+H2O(2分)
(5) CH4(g)+4NO2(g)=4NO(g)+CO2(g)+2H2O(g)?△H=-574kJ·mol-1(2分)
本题解析:
本题是实验题。实验题是同学们的难点。也是最难得分的题型。对于实验题,首先需看清楚实验目的是什么。在结合看清实验流程,实验操作,物质检验等知识会穿插其中。这题是一道实验探究题,探究NaNO2与H2SO4的反应。从所给装置中,A显然是发生装置。B是NaOH溶液,可能是除杂装置,C是浓硫酸,显然是干燥装置。D是热水浴,并通入了O2,需要通O2检验的是NO气体。E是冷水浴装置。显然是冷却物质。由题中所给2个信息,第一个信息是NO与NO2的混合气体与NaOH发生归中反应。第二个信息是NO、NO2两种气体的物理性质。从液化的温度来看,显然NO2比NO更易液化。A中三颈瓶,采用固液不加热反应,还有一个弹簧夹用来控制通氮气,显然要氮气,目的应是排除氧气。因氧气有氧化性。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通过上述信息就可以猜测出产生的两种气体可能是NO和NO2。
(1)为了检验装置A中生成的气体产物,仪器的连接顺序为(从左向右连接):
A是发生装置,C是干燥除去水,NO和NO2的分离,先分离NO2因为更易液化。所以接E,NO2分离后再检验NO,需通氧气。接D。观察到气体从无色变成红棕色。所以说明是NO。B是尾气处理。吸收反应后剩余的NO和NO2的混合气体。在这里存在几个先后问题,首先NO和NO2的检验,根据液化温度判断得到NO2更易液化,可以观察到E中有红棕色液体产生。而后NO会和氧气生成NO2。对于NO2的检验会产生干扰。所以先检验NO2。还有一问题就是除水,如果不除去水的话,NO2会与H2O反应生成NO,所以又会对NO的检验产生干扰,同时也影响NO2的检验。还有一问题就是在A中药品反应之前需通氮气将O2排出来。否则也会影响NO和NO2的检验。装置连接好之后,就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2)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70%的硫酸后, A中产生红棕色气体。说明生成了NO2气体。
①确认A中产生气体含有NO,是在D装置中通O2来检验的。观察气体是否变红棕色。
②装置E的作用是冷凝,是使NO2完全液化。
(3)如果向D中通入过量O2,不存在NO剩余,但有过量的O2会与N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O2降低,NO2升高,所以可推断出反应方程式为:4NO2+O2+4NaOH=4NaNO3+2H2O。如不干燥,水会与NO2反应产生NO,影响NO的确定。
(4)通过上述实验探究过程,可得出装置A中反应应产生两种气体。+3价氮元素发生歧化反应。化学方程式是2NaNO2+H2SO4=Na2SO4+NO2↑+NO↑+H2O。
(5)工业生产中氮氧化物的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可采用如下方法处理氮氧化物:
CH4(g)+2NO2(g)=N2(g)+CO2(g)+2H2O(g)?△H=-867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O(g)?△H=-1160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上式×2-下式可得出:CH4(g)+4NO2(g)=4NO(g)+CO2(g)+2H2O(g)?△H=-574kJ·mol-1(2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