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6-26 00:40:40
1、填空题 某实验小组用0.50 mol·L-1 NaOH溶液和0.50 mol·L-1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Ⅰ.配制0.50 mol·L-1 NaOH溶液
(1)若实验中大约要使用245 mL NaOH溶液,至少需要称量NaOH固体 ? g。?
(2)从下图中选择称量NaOH固体所需要的仪器是(填字母): ? 。?
名称 | 托盘天平 (带砝码) | 小烧杯 | 坩埚钳 | 玻璃棒 | 药匙 | 量筒 |
仪器 | ![]() | ![]() | ![]() | ![]() | ![]() | ![]() |
序号 | a | b | c | d | e | f |
温度 实验次数 |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度t2/℃ | 温度差 平均值 (t2-t1)/℃ | ||
H2SO4 | NaOH | 平均值 | |||
1 | 26.2 | 26.0 | 26.1 | 29.6 | ? |
2 | 27.0 | 27.4 | 27.2 | 31.2 | ? |
3 | 25.9 | 25.9 | 25.9 | 29.8 | ? |
4 | 26.4 | 26.2 | 26.3 | 30.4 | ? |
参考答案:Ⅰ.(1)5.0(1分)
(2)a、b、e(2分)
Ⅱ.(1)1/2H2SO4(aq)+ NaOH(aq) 1/2Na2SO4(aq)+ H2O(l) ΔH="-57.3" kJ·mol-1(2分)
(2)①4.0(2分) ②-53.5 kJ·mol-1(2分) ③a、c、d(2分)
本题解析:Ⅰ.(1)需要称量NaOH固体m=nM=cVM=0.5mol/L×0.5L×40g/mol=5.0g。
(2)氢氧化钠要在称量瓶或者小烧杯中称量,称量固体氢氧化钠所用的仪器有天平、烧杯和药匙,故答案为:a b e 。
Ⅱ.(1)中和热为酸碱中和生成1mol H2O时的焓变,所以表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2H2SO4(aq)+ NaOH(aq)=1/2Na2SO4(aq)+ H2O(l) ΔH="-57.3" kJ·mol-1
(2)①第2组数据明显有误,所以删掉,其它三组数据求平均值,温度差平均值=【(30.1?26.1)+(29.8?25.9)+(30.4?26.3)】÷3=4.0°C。
②50mL0.50mol/L氢氧化钠与30mL0.50mol/L硫酸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0.05L×0.50mol/L=0.025mol,溶液的质量为:80ml×1g/ml=80g,温度变化的值为△T=4℃,则生成0.025mol水放出的热量为Q=m?c?△T=80g×4.18J/(g?℃)×4.0℃=1337.6J,即1.3376KJ,所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1.3376kJ÷0.025mol=--53.5 kJ·mol-1。
③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必须好,否则影响实验结果,正确;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量的氢氧化钠体积偏大,放出的热量偏高,则大于57.3kJ/mol,错误;c、尽量一次快速将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不允许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正确;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要将温度计回零直再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简答题 (16分)最近全国各地持续出现雾霾天气,其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PM2.5和氮、硫的氧化物(PM2.5直径接近2.5×10-6m,1纳米=10-9m),主要来源为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等。因此对PM2.5、SO2、NOx进行研究、处理意义重大。
(1) 下列关于PM2.5说法正确的是?
a.PM2.5在空气中形成了胶体;
b.PM2.5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有毒、有害物质;
c.少开私家车,尽量选择公交、地铁出行,某种程度可以减少PM2.5污染
(2) 取PM2.5样本用蒸馏水处理制得试样,若测得该试样所含水溶性无机离子及其平均
浓度如下表
离子 | K+ | Na+ | NH4+ | SO42- | NO3- | Cl- |
浓度/ mol/L | 4×10-6 | 6×10-6 | 2×10-5 | 4×10-5 | 3×10-5 | 2×10-5 |
参考答案:(16分)
(1)b、c?(2分)
(2)酸性? 4?(各1分,共2分)
(3) ①? 3NO2 + H2O = 2HNO3 + NO?(2分)
②减小?(2分)
2NO (g)+2 CO (g) =N2(g)+2CO2(g)?△H ="-" 746.5kJ/mol?(2分)
(4)①?2CaCO3 +O2 +2SO2= 2CaSO4 + 2CO2 ?(2分)
②防止亚硫酸铵(NH4) 2 SO3被氧化?(2分)
③盐酸和氯化钡(HCl 和 BaCl2)?(2分)
本题解析:(1)a、PM2.5是指微粒直径≤2.5×10-6米的微粒,而胶粒直径为1~100nm,即在10-9~10-7米之间,故在空气中不只形成了胶体,还有浊液,故a错误;b.PM2.5直径小,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故b正确;c.少开私家车,尽量选择公交、地铁出行,某种程度可以减少PM2.5污染,故c正确,答案选bc;
(2)观察表格中发现NH4+水解显酸性,PM2.5的酸碱性为酸性.试样的pH值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得c(K+)+c(Na+)+c(NH4+)+c(H+)=2c(SO42-)+c(NO3-)+c(Cl-)计算c(H+)= 10-4mol/L,pH值为4;
(3)①NO2转化为HNO3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
②ⅰN2(g)+O2(g)═2NO(g)△H=+180.5kJ?mol-1?①
ⅱ2C(s)+O2(g)═2CO(g)△H=-221.0kJ?mol-1?②
ⅲC(s)+O2(g)═CO2(?g)△H=-393.5kJ?mol-1?③
反应ⅲ正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反应物浓度增大,生成物浓度减小,化学平衡常数减小;
由盖斯定律,NO(g)和CO(g)反应生成N2(g)、CO2(g)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由③×2-①-②得到,即2NO(g)+2CO(g)=N2(g)+2CO2(g)△H=-746.5kJ/mol;
(4)①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O2+2SO2=2CaSO4+2CO2;
②亚硫酸根离子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以向反应Ⅱ的溶液中加入强还原性的对苯二酚等物质,目的是防止亚硫酸铵(NH4)2SO3被氧化;
③检验SO42-所用试剂是盐酸和氯化钡(HCl和BaCl2)。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某学生用下图1所示装置进行化学反应X+2Y=2Z能量变化情况的研究。当往试管中滴
加试剂Y时,看到U型管中液面甲处降乙处升。关于该反应的下列叙述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更高;③该反应过程可以看成是“贮存”于X、Y内部的能量转
化为热量而释放出来。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U型管中液面甲处降乙处升,可推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
点评:本题结合实验装置来考查化学反应能量反应,题型新颖,难度不大,考生只要抓住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判断即可解答。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工业上制备纯硅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SiCl4(g)+2H2(g)?Si(s)+4HCl(g);△H=+Q?kJ?mol-1(Q>0)
某温度、压强下,将一定量反应物通入密闭容器进行以上反应(此条件下为可逆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若增大压强能提高SiCl4的转化率
B.若反应开始时SiCl4为4?mol,则达平衡时,吸收热量为4?Q?kJ
C.反应至4?min时,若HCl浓度为0.24?mol/L,则H2的反应速率为0.03?mol/(L?min)
D.当反应吸收热量为0.05?Q?kJ时,生成的HCl通入100?mL?1?mol/L的NaOH溶液恰好反应
参考答案:A、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左移,SiCl4的转化率减小,故A错误;
B、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若反应开始时SiCl4为4 mol,则达平衡时,吸收热量小于4 Q kJ,故B错误;
C、反应至4 min时,若HCl浓度为0.24 mol/L,v(HCl)=0.24mol/L4min=0.06mol/L?min;则H2的反应速率为0.03 mol/(L?min),故C正确;
D、反应吸收热量为0.05 Q kJ时,生成的HCl 0.2mol;通入100 mL 1 mol/L的NaOH溶液中反应剩余氯化氢0.1mol,溶液呈酸性,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简答题 某市对大气进行监测,发现该市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2.5(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悬浮颗粒物),其主要来源为燃煤、机动车尾气等。因此,对PM2.5、SO2、NOx等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PM2.5样本用蒸馏水处理制成待测试样。
若测得该试样所含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化学组分及其平均浓度如下表:
离子 | K+ | Na+ | N![]() | S![]() | N![]() | Cl- |
浓度/mol·L-1 | 4×10-6 | 6×10-6 | 2×10-5 | 4×10-5 | 3×10-5 | 2×10-5 |
参考答案:(1)酸性? 4
(2)①C(s)+ H2O(g)=CO(g)+H2(g) ΔH=+131.3kJ/mol
②a、b
(3) ①4×10-6?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右移
②该反应是焓增、熵减的反应,任何温度下均不自发进行
③2CO+2NO2CO2+N2
本题解析:(1)根据电荷守恒规律得c(Cl-)+ c(NO3-)+2 c(SO42-)= c(K+)+ c(Na+)+c(NH4+)+ c(H+),计算可得c(H+)=1×10-4mol/L,pH="4," PM2.5的酸碱性为酸性;
(2)①根据盖斯定律可得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②-①,所以答案是C(s)+ H2O(g)=CO(g)+H2(g) ΔH=+131.3kJ/mol;
②二氧化硫可与氢氧化钙、碳酸钠溶液反应,但不与氯化钙、亚硫酸氢钠溶液反应,所以作洗涤剂的是氢氧化钙、碳酸钠,答案选ab;
(3)①N2(g)+O2(g)2NO(g)ΔH>0,开始时0.8 mol N2和0.2 mol O2,达到平衡, NO为8×10-4mol。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平衡时氮气、氧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7996mol、0.1996mol,NO的系数是2,所以化学平衡常数K=c(NO)2/c(N2)c(O2)=n(NO)2/n(N2)n(O2)= (8×10-4mol)2/0.7996mol×0.1996mol=4×10-6;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对正反应有利,NO的排放量越大;
②从方程式上判断,该反应是焓增、熵减的反应,任何温度下均不自发进行;
③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目的是把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二氧化碳、氮气,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CO+2NO2CO2+N2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