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题 硫酸铜晶体在不同温度下可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甚至分解成氧化物。某学生在不同温度下给8.000 g硫酸铜晶体加热(温度逐渐升高),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次序
| 温度(℃)
| 冷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
1
| 102
| 6.848
|
2
| 113
| 5.696
|
3
| 258
| 5.120
|
4
| 570
| 2.560
|
?
(1)第1次实验后,试样晶体失去结晶水的质量是_____ g。
(2)通过计算确定第二次实验后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3)第四次实验后,剩余固体为一种黑色粉末(假设为纯净物),将该黑色粉末溶解于稀硫酸中,至少需要0.50mol/L的稀硫酸多少毫升?(写出计算过程)
2、选择题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过量的Fe粉中加入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B.
Agl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
有白色沉淀出现
AgCl比Agl更难溶
C.
Al箔插入稀HNO3中
无现象
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D.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变蓝色
?浓氨水呈碱性
3、选择题 200 mL 2 mol·L-1的NaCl溶液(ρ="1.10" g·mL-1)在铜电极的电解池中不断搅拌下进行电解。当在阴极上有22.4 L的气体放出时停止电解。电解后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
A.12.72%
B.7.96%
C.8.30%
D.无法计算
4、选择题 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 )
A.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是因为氯气具有漂白性
B.SO2溶于水,其水溶液能导电,说明SO2是电解质
C.用饱和Na2CO3溶液可将BaSO4转化为BaCO3,说明BaCO3比BaSO4更难溶
D.某溶液用盐酸酸化无明显现象再滴加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有SO42—
5、选择题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实验室氢氧化钠溶液应保存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中
B.做钠盐溶液的焰色反应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C.中和滴定实验中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紧贴试管内壁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