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除去CO2中少量的SO2应将其通入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故A错;除去KCl溶液中中混有的少量MgCl2应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钾,然后过滤即可,故B错;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应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后,再滴入氯水;故C错;故选D。 点评:物质的分离是把原混合物中各成份一一分开,并恢复原样品。物质的提纯(除杂)就是除去物质中混有的杂质,从而得到纯净的某物质,其基本方法有: 一、 物理方法 1、 过滤法:适用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的分离或提纯。 2、 结晶法:适用于可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和提纯。具体方法有两种。 ① 降温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固态物质的分离或提纯。 ② 蒸发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固体物质的分离或提纯。 二、 化学方法: 1、 原则: ①“不增、不减、易分”: 不增即最终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不减是除杂结果不应使所需物质减少; 易分是加入试剂后,使杂质转化为沉淀、气体和水等与所需物质易于分离。 ②先除杂后干燥。 2、 方法:(以下括号里的均为杂质) ① 吸收法:如一氧化碳混有二氧化碳可用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吸收; ② 沉淀法:如氯化钾中混有氯化镁可加氢氧化钾溶液,再过滤; ③ 溶解法:如铜中混有氧化铜可加入过量的盐酸,再过滤; ④ 转化法:如铜中混有锌可加硫酸铜溶液再过滤; ⑤ 气化法:如氯化钠中混有碳酸钠可加入过量盐酸,再蒸发结晶; ⑥ 加热法:如氧化钙中混有碳酸钙可高温灼烧; ⑦ 综合法:当含有多种成分的杂质时,分离提纯往往不仅仅使用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交替使用。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和热测定实验中,若用铜质搅拌器,则所测中和热的绝对值偏大 B.用待测液润洗滴定用的锥形瓶,会使滴定结果偏低 C.滴定终点读取滴定管刻度时,俯视标准液液面,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铜的导热性好,会使热量损失更多,测得中和热绝对值偏小,A错;锥形瓶润洗后,会使标准液消耗量增加,导致测定结构偏大,B错;滴定管0刻度在上方,俯视标准液液面,会使度数偏小,导致结过偏小,C错;定容时仰视,会使溶液体积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低,D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盐析的方法从油脂皂化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高级脂肪酸钠 B.实验室配制Fe(OH)3胶体是向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 C.从含有FeCl2、CuCl2的废液中回收Cu,可在废液中加盐酸调节其pH=1,用铜和石墨做电极进行电解.当阴极上有少量气泡产生时,表示铜已全部析出 D.检验纤维素的水解产物是在纤维素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10 mL1 mol·L-1叫NaOH溶液再加入5 mL1 mol·L-1叫CuSO4溶液,加热煮沸,观察现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宁夏银川市实验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化学,6)下列仪器?①漏斗?②容量瓶?③蒸馏烧瓶?④天平?⑤分液漏斗?⑥滴定管?⑦燃烧匙。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①漏斗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②容量瓶用于配制一定量物质的量浓度溶液?③蒸馏烧瓶用于分离沸点差大于30℃的沸点不同的两种互溶液体?④天平用于称质量?⑤分液漏斗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⑥滴定管用于滴定?⑦燃烧匙用于作固体的燃烧实验。纵上所述,选C。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述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配制硫酸溶液时,将浓硫酸慢慢注入盛有水的容量瓶中进行配制 B.
 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将药品置于天平左盘 C.
 将混合液蒸馏分离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浸没在混合液中 D.
 分液时,将上下层液体依次从分液漏斗下口分别流入两个烧杯中
参考答案:A.容量瓶不能用来稀释溶液,应先在小烧杯中稀释,再转移到容量瓶中,故A错误; B.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左物右码,故B正确; C.蒸馏时,测量的是蒸气的温度,水银球与蒸馏烧瓶支管口相平,故C错误; D.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以免污染药品,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