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动量》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6-28 04:44:1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计算题  (18分)
题24图中AB之间为一峡谷,相距2dC为固定在悬崖上的一根横梁,一箩筐D通过两根轻绳挂在横梁上,当箩筐静止时,它正好处在峡谷AB的正中央,且和峡谷两边的平地差不多在同一水平面上.已知筐的质量为M,每根绳的长度都是l,筐的大小和d相比可忽略不计.现有一人位于峡谷的一边A处,他想到达峡谷的对岸B处,在他身边有很多质量差不多都是m的石块,于是他便不断把石块抛入箩筐,使箩筐动起来,当筐摆恰好到A处时(轻绳与竖直方向夹角未超过10?),他就跨入筐中,当筐摆到B处时,再跨出筐到达B处.如果此人每次只向筐中扔一个石块,当石块击中筐时,筐恰好都位于峡谷的正中央,石块击中筐后随即落在筐内并和筐一起运动,石块击筐的时刻,其速度的大小为v0,方向都是水平的,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试求:
(1)此人从A处进入箩筐到摆动至B处经过的时间.
(2)要使筐摆到A处,此人至少需向箩筐中扔的石块数.


参考答案:(1)
(2)


本题解析:
(1)箩筐做简谐运动周期
?(3分)(2分)
(2)设第一个石块扔入箩筐后,筐开始运动的速度为,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解得:?(2分)
当第二个石块刚要进箩筐时,箩筐恰好刚回到峡谷中央,速度的大小为,方向与石块速度的方向相同,设石块进入筐后,筐的速度为,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由②③两式,得(2分)
当第n个石块进入筐时,筐的速度为?(3分)
若箩筐具有速度后,恰好能摆到峡谷的A处,此时,筐上升的高度为h,则由能量关系(3分)?而:?(2分)
解得(3分)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如图所示,两根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的水平长杆,上、下两杆上分别套着质量相等的甲、乙两金属球,两球之间用一轻质弹簧相连。开始时乙在甲的正下方,且弹簧刚好无弹力。现给甲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此后两球在杆上无摩擦地滑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球加速度始终相同
B.甲、乙两球的动能之和保持不变
C.当甲球的速度为零时,乙球刚好位于甲球的正下方
D.甲球的速度减小至零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弹簧伸长以后,甲向右做减速运动,乙向右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不同,但加速度大小相等,A错;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两球的动能减小量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B错;甲乙两小球水平方向不受外力,动量守恒,整个系统无机械能损失,机械能守恒,由两个守恒公式可以判断,当甲球速度为零时,乙球获得速度为v0,弹簧为原长位置,C对;当两球速度相同时系统损失动能最多,弹簧弹性势能最大,D对;


本题难度:简单



3、简答题  (1)图1是一辆连有纸带的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的一部分.打点频率为50Hz,图中A、B、C、D、E、F…是按时间顺序先后确定的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间有四个实验点未画出).用刻度尺量出AB、DE之间的距离分别是2.40cm和0.84cm.
①那么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m/s2,方向与小车运动的方向相______.
②若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变为60Hz,但该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做实验的这个同学测得的物体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用如图2所示装置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质量为mB的钢球B放在小支柱N上,B球离地面高度为H;质量为mA的钢球A用细线拴好悬挂于O点,当细线被拉直时O点到球心的距离为L,且细线与竖直线之间夹角为α,球A由静止释放,摆到最低点时恰与球B发生正碰,碰撞后,A球运动到最高点时,细线与竖直线之间夹角为β,B球落到地面上,地面上铺有一张盖有复写纸的白纸D,用来记录球B的落点.
①用图中所示各个物理量的符号表示碰撞前后两球A、B的动量(设两球A、B碰前的动量分别为PA、PB,碰后动量分别为PA"、PB"),则PA=______;PA"=______;PB=______;PB"=______.
②请你提供一条提高实验精度的建议:______.


参考答案:(1)每两个计数点间有四个实验点未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
根据运动学公式得:△x=at2,
a=xAB-xDE3t2=0.52m/s2,
由于从A到F相邻的计数点位移逐渐减小,所以纸带做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与小车运动的方向相反.
如果在某次实验中,交流电的频率偏离60Hz,那么实际打点周期变小,
根据运动学公式△x=at2得:真实的加速度值就会偏大,
所以测量的加速度值与真实的加速度值相比是偏小
(2)碰撞前:对A用动能定理得:
12mAv2=mgL(1-cosα)
解得:v=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简答题  把质量为10kg的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如图5-1所示,在与水平方向成53°的N的力F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在2s内力F对物体的冲量为多少?物体获得的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1)力F的冲量为:
(2)IF = F·t = 10×2=10(N·s)
P2= Fcos53°·t =10×0.8×2(kg·m/s)
P2=16kg·m/s


本题解析:【错解分析】错解一:2s内力的冲量为
  
  设物体获得的动量为P2,由动量定理
  
  对冲量的定义理解不全面,对动量定理中的冲量理解不够。
  错解一 主要是对冲量的概念的理解,冲最定义应为“力与力作用时间的乘积”,只要题目中求力F的冲量,就不应再把此力分解。这类解法把冲量定义与功的计算公式W=Fcosa·s混淆了。
  错解二 主要是对动量定理中的冲量没有理解。实际上动量定理的叙述应为“物体的动量改变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相等”而不是“与某一个力的冲量相等”,此时物体除了受外力F的冲量,还有重力及支持力的冲量。所以解错了。
  【正确解答】 首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与水平方向成53°的拉力F,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上的支持力N。由冲量定义可知,力F的冲量为:
IF = F·t = 10×2=10(N·s)
  因为在竖直方向上,力F的分量Fsin53°,重力G,支持力N的合力为零,合力的冲量也为零。所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就等干力F在水平方向上的分量,由动量定理得:
Fcos53°·t = P2-0
  所以P2= Fcos53°·t =10×0.8×2(kg·m/s)
P2=16kg·m/s
  【小结】 对于物理规律、公式的记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要注意弄清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量及规律反映的物理本质,而不能机械地从形式上进行记忆。另外,对于计算冲量和功的公式、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的公式,由于它们从形式上很相似,因此要特别注意弄清它们的区别。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造成误差的主要因素为(?)
A.碰撞前后两球的速度方向不是水平的
B.通过复写纸描得的各落点,不是理想的点,有一定的大小,从而带来作图上的误差
C.长度测量中的误差
D.存在摩擦力、空气阻力等外力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由于碰撞前后两球速度方向不是水平的,会使得两球运动时间不相等,因而水平位移不再和速度成正比,应选A.由s=vt可得,当t相等时,位移大小和速度成正比,因而位移的测量值会影响动量的数值,故C也应选择.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