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02 04:26:03
1、填空题 如图所示,是用打点计时器获得的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的一部分,根据纸带给出的数据和相邻两个测量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可知从O点到B点的平均速度 m/s,从B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是 m/s,C点的瞬时速度约为 m/s。
参考答案:0.35,0.55, 0.55
本题解析:OB的平均速度为:
BD的平均速度为:
C点的瞬时速度为:
考点:考查了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的计算
点评:关键是选择正确的距离计算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1)甲、乙两同学做“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甲同学用秒表测量单摆的周期:当单摆摆动稳定且到达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记为0,单摆每次经过最低点计一次数,当数到n=60时秒表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该单摆的周期是_________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乙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如图乙所示,则游标卡尺的读数是_________cm.
(2)在做实验时,可能导致重力加速度的测量结果偏大的有________.
A.振幅偏小
B.在未悬挂摆球之前先测定好摆长
C.摆球太重
D.将摆线长和球的直径之和当成了摆长
参考答案:(1) 2.51(3分) 2.060cm (3分) (2)D(3分)
本题解析:(1)秒表分针盘显示时间为1min,秒针盘显示时间为15.3s,所以总时间为75.3s,当数到60次时,单摆做了30次全振动,所以单摆的周期为,游标卡尺读数为
(2) 根据公式得
,振幅偏小,和摆球太重不会导致重力加速度的结果偏大,因为悬挂摆球需要占用一部分摆线,在未悬挂摆球之前先测定好摆长,导致代入公式得摆长大于实际摆长,所以可导致结果偏大,摆长等于摆线长于球的半径和,所以讲摆线长和球的直径之和当成摆长,可导致结果偏大,选BD
本题难度:一般
3、实验题 某实验小组采用图示的装置“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的动能改变量的关系”,图中小车中可放置砝码,实验中,小车碰到制动装置时,尚未到达地面,打点针时器工作频率为 50 Hz。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
A.打点计时器
B.天平
C.秒表
D.电池 E. 纸带F. 细线、钩码、小车、 G. 长轨道
(1)其中多余的器材是 ,缺少的器材是
(2)器材中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填写序号)
(3)实验中适当垫高轨道的一端是为了____________
(4)实验为了确保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与钩码的重力基本相等,钩码的质量m与小车的质量M应满足
(5)若实验中外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与物体速度如下表所记录的数据关系,试分析功与物体速度之间的关系是 。
参考答案:(1)C.D,刻度尺 (2)A (3)平衡摩擦力 (4)m<<M;
(5)功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读出图中游标卡尺(图a)(10分度)和螺旋测微器(图b)的读数:
(1)游标卡尺的读数为 mm.(2)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 mm.
参考答案: (1)29.8mm (2)6.701-6.705mm
本题解析:
试题分项:(1)10分度游标卡尺的游标每一分度表示0.1mm,主尺读出整毫米数,根据游标尺上第几条刻度线与主尺对齐读出毫米的小数部分(不估读);主尺读数为:29mm,游标尺第8条刻度线与主尺对齐,读数为0.8mm,则游标卡尺的读数为29mm+0.8mm=29.8mm;
(2)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每一分度表示1mm,读出毫米的整数部分(包括半毫米),毫米的小数部分由可动刻度读出(估读一位);固定刻度读数为6.5mm,可动刻度读数为(20.120.5)×0.01mm,则螺旋测微器读数为6.701-6.705mm。
考点:考查了游标卡尺的使用、螺旋测微器的使用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10分)图甲所示是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装置,开始时小车在水平玻璃板上匀速运动,后来在薄布面上做匀减速运动,所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附有刻度尺).纸带上相邻两点对应的时间间隔为0.02 s.
从纸带上记录的点迹情况可知,A、E两点迹之间的距离为 ,小车在玻璃板上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m/s,小车在布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打点计时器打下H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m/s.
参考答案:7.20 cm(1分);0.90(3分);5.0(3分);0.55(3分)
本题解析:A点的读数为13.20 cm,E点的读数为6.00 cm,则AE的距离为7.20 cm。通过观察可知AE段是匀速的,则小车在玻璃板上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在布面上,小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对应于纸带上的FJ段,HF="2.60" cm,AF="1.80" cm,加速度为
。FJ="4.40" cm,该段的平均速度就是H点的瞬时速度,即
。
考点:本题考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