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16 14:44:51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他外甥女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刚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的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前,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请以“登高望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1.??登高望远
朱益萍(教师下水作文)
本题解析:
审题指导
1、从作文题目的内涵上看,这道题属于寓意型命题,即“登高”与“望远”既有表面的意义,也有其比喻、象征等隐含意义。针对寓意型命题,则要理解清楚题目的寓意是什么,它可以比喻什么或象征什么。
2、从作文题目的结构上看,这道题属于关系型命题,即“登高”与“望远”是两个概念,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存关系。针对关系型命题,首先要理解清楚二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是因果,还是条件?是目的,还是互补?
明确1:“登高望远”,表面的含义为: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但立意肯定不能停留在表面含义,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诗人汪国真在一篇文章中讲过这样的两件事:
一件是一次友人陪他游西湖。那天细雨潇潇,水天一色,风景怡人的西湖尽在细雨之中,不由得感叹:西湖风景,名不虚传。不料,友人淡淡一笑:“见得多了,不足为奇。”
一件是他在广东上学时,暑假回家陪外地来京城的同学游长城、故宫、颐和园,外地的同学一个欣欣然、奋奋然的样子,自己不由得觉得好笑。
对此,有人认为这是很自然的事,再好的地方,若是被自己的步履趟平了,也就会觉得兴味索然。也有人发出感叹:人如果能在这些见得多的风景中回味、陶醉,不也是对风景的回馈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材料分析】受“有人认为”一段话的启示,可以提炼出以下看法:在熟悉的“景色”中沉湎、陶醉,是人生的不幸,是才智的浪费;自然的风光没有穷尽,快乐永远存在于追求的过程中。
著名诗人汪国真说:“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是啊,生活中,人们总想到远方去旅行。远方对我们的诱惑不仅仅是风光美景、人文历史,更多的是一种梦幻,一种精神的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生活中近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所以远方总像一簇圣火,在人们心头燃烧。于是我们总是期盼着远方……
【写作指导】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按要求作文。
米卢在当年执教中国足球队的时候,说了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从此,这句话就像金科玉律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后来有人提出质疑说“态度未必能决定一切”。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请以“态度”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