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六)

时间:2017-01-13 20:18:2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杜牧
连云接塞添迢递①,洒幕侵灯送寂寥。
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
【注】①迢递:遥远。
小题1:赏析首句中“添”字的妙处。(4分)
小题2:诗歌是如何写“雨”的?请以末两句为例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雨水迷蒙,天地间似乎连成一体,给作者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是属于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是否运用了表现手法;③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添”,在句子中是增添的意思。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描写雨水迷蒙,天地相连,给人增添了距离遥远的感觉。一个“添”字表现出了作者漂泊寂寞的心境。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理解感悟诗歌意境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关键词来理解。“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一句中没有“雨”字,但通过“一夜不眠”“耳”“窗外芭蕉”就让人联想到了一夜雨打芭蕉的情景,给人以画面感。在表现手法方面,可以从侧面描写或者从听觉来描写雨的角度作答。写景是为了写情,作者从侧面来写一夜雨声,衬托了内心孤寂凄凉之感。所以答题时,可从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两方面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金陵怀古 
王硅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小题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5分)
小题2:全诗表现“凄凉”之情,试简析颈联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开篇点题“怀乡访古”,并点明时间和地点。(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注意首联一般的作用,要考虑首联所写的内容和下文的关系,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小题2:颈联是第三联,不要认错了。颈联写景,要思考它用了什么词语、写了什么景物、用了哪些手法、所写景与所抒情的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3、其他题  (2013·高考福建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1: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小题2: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小题3:________________?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小题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小题5:________________,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小题6:余立侍左右,________________,俯身倾耳以请。(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参考答案:
小题1:鸡鸣桑树颠
小题2:烟光凝而暮山紫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颠”字易错。
试题分析:
小题2:“凝”字易错。
试题分析:
小题3:“忆”字易错。
试题分析:
小题4:“烽”字易错。
试题分析:
小题5:“惶恐”“滩”易错。
试题分析:
小题6:“援”“质理”易错。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绮罗香. 咏春雨
史达组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最妨他、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①
沉沉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②。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注】①钿车:古代妇女乘坐的华丽车辆。杜陵:汉宣帝陵墓,位于今西安市东南,是唐代郊游胜地之一。这里泛指游乐处。②谢娘,妇女的泛称
小题1:“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此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3分)
小题2:有人评价本词 :“虽无一个雨字,无一字不与雨相依。”这首词是怎样写雨的景象的? (3分)
小题3:本词融情与理为一体。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用佳人愁眉比喻远山,青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 “眉妩”两句,写雨中春山,烟雨迷濛,远望处,隐约如佳人眉黛。这里是用卓文君事。《西京杂记》:“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是以山比眉,这里却又反过来用佳人愁眉比喻远山,且又加“和泪”两字,以关合雨中远山。“妩”字韵脚极佳,押韵应这样才好。所谓“我见青山多妩媚”(辛弃疾《虞美人》),不仅新颖,亦使青山含情。“谢娘”一辞,唐宋诗词家常用语,是对妇女的泛称,这是南朝留下来的用语上的讲究。这里的谢娘,不应理解为实指某人。只是因为把雨中远山比做妇女愁眉,为使文理连贯才引出“和泪谢娘”一语,词意只在用雨中春山表现春雨的多种风神,重点仍在春雨。句句刻画,不离所咏之事物。这两句写青山似谢娘之含嚬带愁而愈觉妩媚,都是春雨“做将”出来的。春雨能够做到“山也含情,蝶也凄怨”。
点评: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技巧,还要简要赏析,就是将表达技巧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表述出来即可。
小题2:试题分析:词人使用的方法是在文字上句句不离春雨,在结构上以春愁作为情感主线。写春雨则穷形尽相,写情感则随处点染,这种春雨和愁情又互相点染,使雨为情雨,愁为雨愁,令人徘徊其间,无可名状。下片的“沉沉”、“和泪”、“落红”、“带愁”,以及下句的“门掩梨花”,都是织成这一片凄清景色和闇闇春愁的因素。“门掩梨花”,语出李重元《忆王孙》:“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开”。以想象之辞,缅怀前代风流,遥想诗人于“当日”门掩黄昏,听梨花夜雨时之惆怅况味。春日夜雨不仅使词人改写名句,也以春雨感染词人的心作结。至于剪灯事,出于李商隐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诗虽是写秋雨,但只剪取其“夜雨剪烛”一层意思,以关合故人之思,使结句渐入浑茫,所以言已尽而意不尽。许昂霄评这两句说:“如此运用,实处皆虚。”《词洁》对全词的评价是:“无一字不与题相依,而结尾始出雨字,中边皆有。前后两段七字句,于正面尤到。”在咏物词中,这一首属于意重在雕绘之一类,不仅穷形尽相,而且颇为传神。以工丽见长,见出作者才思,梅溪日片可见出,其在婉约词发展史上集大成者的地位。
点评: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古诗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①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②描写手法: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B.侧面描写;C.虚实结合;D.象征手法等。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小题3:试题分析:咏物词之成熟在这首词中有充分体现,将情思寄于对自然景物的感情化描写之中,混化无迹。但这种“寄托”,仅为作者一种情思,而这种情思乃作者所处之时代、社会所形成的个人思想,若实指某人某事,必不免穿凿附会。春雨欺花困柳,所谓风流罪过,明是怨春,实是惜春情怀。“春潮晚急”,渡船却难以找到了,可叹,从中引出春雨中归家无望、倍加思乡的情怀。“新绿生”、“落红流”,景中已暗含世间从来是“落花有意而流水无情”的哀怨;“剪灯深夜语”透露对自己心上人深深的思念之情。“新绿生”、“落红流”新陈代谢却也蕴含着时光推移,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都难以永存的深刻哲理。
点评:分析情景关系的考点,在高考中并不常见,甚至平时练习时也很少。可以将诗句散文化,再借鉴手法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
吕温
绿原青垅渐成尘,汲井开园日日新。
四月带花移芍药,不知忧国是何人!   注:贞元十四年大旱时所作。
1、诗的前二句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诗歌的后二句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用了对比的手法描绘了一边是土地龟裂、禾苗枯焦、黄尘四起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