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13 20:18:24
1、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小题1】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分别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分析。(4分)
【小题2】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3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袅袅”写柳枝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曳之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在内容上,可分析这两组叠音词对表现物象的形态和色彩方面的作用;在结构上,可从叠音词在韵律、节奏和音乐美等方面的作用分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首先应明白,古诗的“细节”,大多由诗中的动词来构成。比如此诗中,最动人的动作就是“提笼忘采叶”一句。然后再根据诗句内容分析,诗歌的主人公为会有这样的动作,仔细揣摩其思想活动,分析诗歌这样写的作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题。
过贾谊宅①???
刘长卿
三年谪官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心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贾谊(前200~前168)汉文帝时被召为博士。一年后,因为权贵中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渡湘水时,用“骚体”做《吊屈原赋》,以自喻政治上的不得志。
1.诗人经常运用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情绪,此诗中作者借以寄情的典型景物有????????????????????????????。
2.诗中涉及到贾谊所写的《吊屈原赋》的语句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主要运用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借以寄情的典型景物有:秋草、寒林、斜日、寂寂江山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对下列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首诗的后两句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被誉为“神韵无伦”,作者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出淡淡的乡愁。
B.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这首诗写出诗人在易水想起当年荆轲壮别的场面,表达了对荆轲及其业绩的钦仰之情,也隐含了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
C.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首诗描写了山下农家初夏景色,后两句用拟人手法,把静景写得活灵活现。
D.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的离别诗,后两句用夸张手法,表达了离别的痛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一落索??????????????周邦彦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滴花枝,恐花也,如人瘦。??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
小题1:请结合词句,分析词中的人物形象。(3分)
小题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两种,结合词句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首词刻画了一位美貌而愁苦的思妇形象。通过“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分析诗中人物形象,应该根据诗中词语作具体分析。在此诗中,人物之“眉”十分美丽,可以“共春山争秀”;体态苗条,花如人瘦:于是可知这是一位秀丽苗条的妇女。再由诗中“(眉)可怜长皱”、“泪滴花枝”、“玉箫闲久”、“倚栏”等语可知,这是一位思妇,她因为思念亲人而内心充满愁怨。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先分析诗中所用的表现方法(诸如修辞方法、表达技巧等),然后再根据自己所长任选两种回答。每种方法都应先指出方法名称,再以具体诗句为例证明。比如在修辞方法上,有比喻、夸张、拟人等;在表达技巧方面,有借物抒情、烘托等。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