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7-01-13 20:18:2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小题1】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分别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分析。(4分)
【小题2】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3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袅袅”写柳枝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曳之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在内容上,可分析这两组叠音词对表现物象的形态和色彩方面的作用;在结构上,可从叠音词在韵律、节奏和音乐美等方面的作用分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首先应明白,古诗的“细节”,大多由诗中的动词来构成。比如此诗中,最动人的动作就是“提笼忘采叶”一句。然后再根据诗句内容分析,诗歌的主人公为会有这样的动作,仔细揣摩其思想活动,分析诗歌这样写的作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题。
过贾谊宅①???
刘长卿
三年谪官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心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贾谊(前200~前168)汉文帝时被召为博士。一年后,因为权贵中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渡湘水时,用“骚体”做《吊屈原赋》,以自喻政治上的不得志。
1.诗人经常运用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情绪,此诗中作者借以寄情的典型景物有????????????????????????????。
2.诗中涉及到贾谊所写的《吊屈原赋》的语句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主要运用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借以寄情的典型景物有:秋草、寒林、斜日、寂寂江山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对下列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首诗的后两句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被誉为“神韵无伦”,作者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出淡淡的乡愁。
B.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这首诗写出诗人在易水想起当年荆轲壮别的场面,表达了对荆轲及其业绩的钦仰之情,也隐含了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
C.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首诗描写了山下农家初夏景色,后两句用拟人手法,把静景写得活灵活现。
D.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的离别诗,后两句用夸张手法,表达了离别的痛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一落索??????????????周邦彦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滴花枝,恐花也,如人瘦。??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
小题1:请结合词句,分析词中的人物形象。(3分)
小题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两种,结合词句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首词刻画了一位美貌而愁苦的思妇形象。通过“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分析诗中人物形象,应该根据诗中词语作具体分析。在此诗中,人物之“眉”十分美丽,可以“共春山争秀”;体态苗条,花如人瘦:于是可知这是一位秀丽苗条的妇女。再由诗中“(眉)可怜长皱”、“泪滴花枝”、“玉箫闲久”、“倚栏”等语可知,这是一位思妇,她因为思念亲人而内心充满愁怨。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先分析诗中所用的表现方法(诸如修辞方法、表达技巧等),然后再根据自己所长任选两种回答。每种方法都应先指出方法名称,再以具体诗句为例证明。比如在修辞方法上,有比喻、夸张、拟人等;在表达技巧方面,有借物抒情、烘托等。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