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9-06-29 19:40:4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小题1】诗的一、二两句中渲染出怎样的氛围?( 4分)
【小题2】本诗主要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人用“稀” “尽” “飞” ,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迹的凋零空寂的气氛。
【小题2】本诗采用了反衬的手法,作者在一、二两句写出春鸟,春花之改,反衬出三四句中翠竹的“不改”,从而寄寓了作者幽竹的怜爱与赞美之情。


本题解析:
【小题1】解答此题,可从诗歌的前两句中找出修饰景物的关键词,然后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体会其渲染的氛围。例如,“稀”“尽”“飞”均是描写暮春景物的修饰词,渲染出了凋零、冷寂的气氛。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此题第一问,可结合着诗歌前两联与后两联的变化来分析,前两句中,春鸟、春花因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而后两句中的翠竹却“不改”清阴,因此运用了反衬的手法,此时作者对幽竹的怜爱与赞美之情感自然表现了出来。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联句
唐·香严闲禅
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1)请简析诗中的瀑布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本诗富有哲理,请结合诗歌内容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咏物诗。诗中描写的瀑布不辞劳苦,一路流出崇山峻岭,并勇敢地冲破溪涧的阻挠,最终奔向大海,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
(2)、哲理:艰难曲折的生活和道路最能磨炼人的意志和品格。
? 人要着眼长远,要有凌云壮志,不必拘于眼前的处境和得失。
? 具有高远志向的人,决不会满足于现状,陶醉于已取得的成绩,必定要继续努力,干出一番大事业来。(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比较两首诗歌,说出它们描写景物的不同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请简要分析说明他们各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孟诗从听觉角度描写春天景色,重点写的是鸟啼声和风雨声。王诗描绘景物的色彩和形态,用“红”“绿分别描绘桃花和柳条,以“含宿雨”写出桃花被雨滴滋润的形态,以“带朝烟”写出绿条笼罩在朝烟中,袅娜迷人。(找出其他不同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例如第一首写春之“闹”,第二首写春之“静”)
(2)第一首因有“风雨声”而问“花落知多少”,表现诗人惜爱春花、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第二首有“花落未扫、山客犹眠”的词句,表现诗人追求闲适宁静的生活情趣。(也可以说出他们的相似点,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苏幕遮?曲栏干
[清]吴藻
曲栏干,深院宇,依旧春来,依旧春又去;一片残红无著处,绿遍天涯,绿遍天涯树。
柳絮飞,萍叶聚,梅子黄时,梅子黄时雨;小令翻香词太絮,句句愁人,句句愁人处。
⑴这首词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绪?请简要分析。(3分)
答:?
⑵这首词运用叠句的形式增强了词的音乐性,请简要赏析。(3分)
答:?


参考答案:⑴通过描写飘零的残红、清幽的原野、飞舞的柳絮、漂转的萍叶、苍茫的梅雨等暮春凄冷之景,(1分)流露了幽居深院的作者孤寂落寞、惆怅迷茫的愁绪。(2分)
⑵运用叠句,回环往复,造成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有别具一格的音乐美,(2分)渲染出了一种哀哀欲绝的凄苦氛围。(1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11分)
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小题1】诗的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6分)
【小题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秋雨霏霏,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小题2】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 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本题解析:
【小题1】解答本题,要先读懂诗句内容,根据题目要求在诗的开头两句中所描写的景物和意象,然后再分析其营造的氛围。第一句,一个“晓”字点明时间,“雨”和“叶”点明景色,“寒”“急”“晚”“遥”等字则在帮助营造氛围。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本题要求结合全诗分析,答题时就要注意到“孤舟”在什么情境之中。在诗中,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因此表达了作者漂泊、思乡、孤寂的情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