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9:40:41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小题1】诗的一、二两句中渲染出怎样的氛围?( 4分)
【小题2】本诗主要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人用“稀” “尽” “飞” ,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迹的凋零空寂的气氛。
【小题2】本诗采用了反衬的手法,作者在一、二两句写出春鸟,春花之改,反衬出三四句中翠竹的“不改”,从而寄寓了作者幽竹的怜爱与赞美之情。
本题解析:
【小题1】解答此题,可从诗歌的前两句中找出修饰景物的关键词,然后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体会其渲染的氛围。例如,“稀”“尽”“飞”均是描写暮春景物的修饰词,渲染出了凋零、冷寂的气氛。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此题第一问,可结合着诗歌前两联与后两联的变化来分析,前两句中,春鸟、春花因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而后两句中的翠竹却“不改”清阴,因此运用了反衬的手法,此时作者对幽竹的怜爱与赞美之情感自然表现了出来。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联句
唐·香严闲禅
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1)请简析诗中的瀑布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本诗富有哲理,请结合诗歌内容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咏物诗。诗中描写的瀑布不辞劳苦,一路流出崇山峻岭,并勇敢地冲破溪涧的阻挠,最终奔向大海,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
(2)、哲理:艰难曲折的生活和道路最能磨炼人的意志和品格。
? 人要着眼长远,要有凌云壮志,不必拘于眼前的处境和得失。
? 具有高远志向的人,决不会满足于现状,陶醉于已取得的成绩,必定要继续努力,干出一番大事业来。(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比较两首诗歌,说出它们描写景物的不同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请简要分析说明他们各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孟诗从听觉角度描写春天景色,重点写的是鸟啼声和风雨声。王诗描绘景物的色彩和形态,用“红”“绿分别描绘桃花和柳条,以“含宿雨”写出桃花被雨滴滋润的形态,以“带朝烟”写出绿条笼罩在朝烟中,袅娜迷人。(找出其他不同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例如第一首写春之“闹”,第二首写春之“静”)
(2)第一首因有“风雨声”而问“花落知多少”,表现诗人惜爱春花、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第二首有“花落未扫、山客犹眠”的词句,表现诗人追求闲适宁静的生活情趣。(也可以说出他们的相似点,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苏幕遮?曲栏干
[清]吴藻
曲栏干,深院宇,依旧春来,依旧春又去;一片残红无著处,绿遍天涯,绿遍天涯树。
柳絮飞,萍叶聚,梅子黄时,梅子黄时雨;小令翻香词太絮,句句愁人,句句愁人处。
⑴这首词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绪?请简要分析。(3分)
答:?
⑵这首词运用叠句的形式增强了词的音乐性,请简要赏析。(3分)
答:?
参考答案:⑴通过描写飘零的残红、清幽的原野、飞舞的柳絮、漂转的萍叶、苍茫的梅雨等暮春凄冷之景,(1分)流露了幽居深院的作者孤寂落寞、惆怅迷茫的愁绪。(2分)
⑵运用叠句,回环往复,造成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有别具一格的音乐美,(2分)渲染出了一种哀哀欲绝的凄苦氛围。(1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11分)
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小题1】诗的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6分)
【小题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秋雨霏霏,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小题2】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 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本题解析:
【小题1】解答本题,要先读懂诗句内容,根据题目要求在诗的开头两句中所描写的景物和意象,然后再分析其营造的氛围。第一句,一个“晓”字点明时间,“雨”和“叶”点明景色,“寒”“急”“晚”“遥”等字则在帮助营造氛围。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本题要求结合全诗分析,答题时就要注意到“孤舟”在什么情境之中。在诗中,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因此表达了作者漂泊、思乡、孤寂的情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