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9:40:41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
小题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字?请作简要分析。(5分)
小题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分别是“明”和“出”。诗人在这里用了“明”和“出”,充分呈现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4分)
小题1:“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整个画面活了起来。(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明”和“出”,先回答“明”和“出”的字义和句中意,再回答出效果作用。
小题1:首先回答“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再答出好处—回扣题目、对前文的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7分)
浣溪沙(周邦彦)
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①。一番春信入东郊。
闲碾凤团②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
【注】①云鸠:形容云色如黑色的鸠。江皋:江岸。②凤团:一种名茶。
小题1:请分析本词第二句中“拖”字的妙处。(3分)
小题2:请找出下片中能表现词人情思的词语(至少两个),结合词句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拖”写黑云的移动(1分)。用拟人的手法(1分),写出了云带雨来移过江岸的情景。墨云似乎有意拖动着春雨,很有情味(1分)。
小题1:“闲”“静”“又”(答出两个即得2分)。“闲”字:看似悠闲,实则是词人短梦后心有愁思难以遣除,所以借饮茶来消解梦后的惘然。“静”字:燕子筑巢的忙与人的静形成对比,暗示词人无聊的心绪:大好春光而无事可为。“又”字:时光流转,不知觉间,日影又已移上花梢。一个“又”字,暗示无事可为,每日空对春光的伤感。(答到意思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拖”字用了拟人的手法,先答“拖”字的意思,再答出句意,最后回答情感。
小题1:注意题干中的“能表现词人情思的词语”,先答出“闲”“静”“又”,再“结合词句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新晴山月
文同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
徘徊爱其下,及久不能寐。
怯风池荷卷,病雨①山果坠。
谁伴余苦吟,满林啼络纬②。
【注】①病雨,受到雨的损害。②络纬,一种草虫,又名“络 丝娘”。
(1)颈联哪个字用得最好,请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写景有何特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怯”,拟人,形象地表现出荷塘上微风荡漾,荷叶怯风轻轻舒卷的清新雅致之景,表达作者对新月荷塘之景的喜爱。
(2)形声结合或动静结合,以高松、疏月、落影之静景与池荷卷、山果坠、啼络纬之动景,表达作者对新月山景的喜爱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临平①道中
道 潜
风蒲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
注:①临平:山名,在今浙江杭州市。
【小题1】简析“弄”字在首句中的表达效果。(4分)
【小题2】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弄,动词,摆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细腻地描写了蒲草随风摆动的美妙姿态,突出表现了蒲草轻柔的体态。[解释1分,“拟人”,1分;“随风摆动”,1分;“轻柔体态”,1分。]
【小题2】本诗描写了蒲草在风中轻柔摆动,蜻蜓在蒲叶上时停时去,荷花开满水面的夏日江南水乡秀丽清新之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闲适(或:喜悦)以及对热爱大自然的情感。[4分。景物及其特点,各1分;情感,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炼字题,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诗描写五月仲夏临平山下水边风光,是“诗中有画”的佳作。首句推出一个近景:一片水边的蒲草,在风中翩翩起舞,好像是在表现自己轻柔的舞姿。次句,突出描写一只或数只蜻蜓,因风吹蒲动,想要站在蒲草上,总是身不由己,站不住。蜻蜓与风蒲仿佛在互相争戏,颇有风趣。第三句,承上启下,宛转变化,补叙出前两句所写风景的时间、地点、位置,也为结句的写景作了交代和铺垫。第四句,于风蒲背后展开自近到远的风景:在山下道路两边,一望无际的荷花开满了水面,鲜明地表现出夏日江南水乡清丽动人的景色。至此,一幅大小映衬、远近有致、动静相生、工笔与写意相结合的图画,便清晰而富有层次地展现在大家眼前。诗歌无一句一字抒情,却在所写景物中让读者感受到内心的闲适以及对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舟中二首(其一)
陈师道①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小题1: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5分)
小题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比喻和夸张(2分)。将迅猛的风浪夸张的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1分),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1分)。
小题1:①“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1分),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1分);②“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2分);③借“今头白”、情“不尽”(1分),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比喻体现在将恶浪喻成“万骑”夸张体现在写风浪能“气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
点评: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前提是要明确诗歌哪些地方运用了哪种或哪些修辞手法,然后据此找出并结合诗句展开赏析此种修辞手法是如何体现的,有什么好处。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情感。根据注释,可知作者诗中应体现出被罢免的愤懑,根据前两句写风和浪,可知作者对处境险恶无奈,而颈联“空荒”“ 待残更”则体现出作者的孤独寂寞和忧愁,尾联写出自己年华空老虽仍胸怀国家但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无奈。
点评:此题是考查作者的复杂情感,说明情感不是单一的,而是有多种,这样就要结合每一联甚至每一句概括作者的不同的思想感情,然后连缀成要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