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9-03-16 00:45:4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对“则”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一项是【?】
A.河出图,雒书,圣人则之。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D.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项:动词,效法;其余连词,就、那么,表承接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①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
②其具厌世解脱之精神
③而非以描写人生为事
彻头彻尾之悲剧也
⑤吾人对蛇蝎之人物与盲目之命运
⑥而惩黛玉之孤僻
非常之变故,行于其间哉
A.②④⑤⑥⑧
B.①③④⑤⑦
C.②③④⑦⑧
D.②③④⑥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9分)
北齐稠禅师,邺人也,幼落发为沙弥。时辈慎众,每休暇,常角力腾趠为戏。而禅师以劣弱见凌,绐侮殴击者相继,禅师羞之。乃入殿中,闭户抱金刚足而誓曰:“我以羸弱为等类轻侮,为辱已甚,不如死也。汝以力闻,当佑我。我捧汝足七日,不与我力,必死于此,无还志。”约既毕,因至心祈之。初一两夕,恒尔,念益固。至六日将曙,金刚形见,手执大钵,满中盛筋,谓稠曰:“小子欲力乎?”曰:“欲。”“念至乎?”曰:“至。”“能食筋乎?”曰:“不能。”神曰:“何故?”稠曰:“出家人断肉故。”神因操钵举匕,以筋食之。禅师未敢食,乃怖以金刚杵,稠惧遂食。斯须食毕,神曰:“汝已多力,然善持教,勉旃!”神去且晓,乃还所居。诸同列问曰:“竖子顷何至?”稠不答。须臾于堂中会食,食毕,诸同列又戏殴,禅师曰:“吾有力,恐不堪于汝。”同列试引其臂,筋骨强劲,殆非人也。方惊疑,禅师曰:“吾为汝试之。”因入殿中,横塌壁行,自西至东凡数百步,又跃首至于梁数四。乃引重千钧,其拳捷骁武劲。先轻侮者俯伏流汗,莫敢仰视。
禅师后证果,居于林虑山。入山数十里,经庐殿堂穷极壮大,诸僧从而禅者常数千人。齐文宣帝怒其聚众,因领骁骑数万,躬自往讨,将加白刃焉。禅师是日领僧徒谷口迎候,文宣问曰:“师何遽此来?”稠曰:“陛下将杀贫僧,恐山中血污伽蓝①,故此谷口受戮。”文宣大惊,降驾礼谒,请许其悔过。禅师亦无言。文宣命设馔,施毕,请曰:“闻师金刚处祈得力,今欲见师效少力,可乎?”稠曰:“昔力者,人力耳。今为陛下见神力,欲见之乎?”文宣曰:“请与同行寓目。”先是,禅师造寺,诸方施木数千根,卧在谷口。禅师咒之,诸木起立空中,自相搏击,声若雷霆,斗触摧折,缤纷如雨。文宣大惧。从官散走,文宣叩头请止之。因敕禅师度人造寺,无得禁止。后于并州营幢子未成,遘病,临终叹曰:“夫生死者人之大分如来尚所未免但功德未成以此为恨耳死后愿为大力长者继成此功。”言终而化。至后三十年,隋帝过并州见此寺,心中涣然记忆,有似旧修行处,顶礼恭敬,无所不为。处分并州大兴营葺,其寺遂成。时人谓帝大力长者云。
(选自《朝野佥载》)
【注释】①伽蓝:寺庙?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禅师以劣弱见凌:欺辱
B.乃重千钧引:拉弓
C.师何此来?遽:突然
D.后于并州营幢子未成,病遘:遇,遭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汝力闻,当佑我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
B.神去晓,何谓阁子也
C.入殿中,横塌壁行击沛公于坐
D.诸僧从而禅常数千人求人可使报秦,未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稠禅师初出家时,因身若无力常常受到同辈和尚的欺负,便抱着金刚塑像的脚发誓,祈求赐予力量,抱着脚祈祷七天后,金刚果然现身了。
B.吃下金刚带来的肉筋后,稠禅师果然变得力大无穷,向同伴们展示了一番他的力量后,先前轻视欺侮他的人全都被吓着了。
C.文宣帝因稠禅师信徒过多而来讨伐,却被禅师的精神感染,继而为其神力震慑,问罪而来却请罪后告去,并下令让禅师指挥人建造寺院。
D.稠禅师一生有不少奇事,临终遗言也颇有玄机,三十年后,隋朝皇帝一番举动又为稠禅师的传奇故事添上了的富有神秘色彩的一笔。
小题4: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夫 生 死 者 人 之 大 分 如 来 尚 所 未 免 但 功 德 未 成 以 此 为 恨 耳 死 后 愿 为 大 力 长 者 继 成 此 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我以羸弱为等类轻侮,为辱已甚,不如死也。(3分)
(2)齐文宣帝怒其聚众,因领骁骑数万,躬自往讨,将加白刃焉。(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夫生死者/ 人之大分/ 如来尚所未免/ 但功德未成/ 以此为恨耳/ 死后愿为大力长者/ 继成此功。
小题5:(1)我因瘦弱而被同伴瞧不起,被羞辱得实在厉害,不如死了的好。
(2)北齐文宣帝因为聚集了这么多人而十分恼怒,便统领几万精锐人马,御驾亲征,想要杀掉他。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B“乃引重千钧”在前文中就提到他胳膊刚劲有力,所以,这个句子中的“引”应为举,拿的意思。故答案选B。
小题2:此类题目要注意“意义和用法”必须都相同,分析思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根据所在句子的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判断。D均为定语后置的标志。A第一个“以”,介词,因为;第二个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B第一个“且,副词,将要;第二个“且”,句首语气,相当于“那么”。C第一个“因”,于是,第二个为“趁机”。
小题3: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结合文章具体的上下文来判断。A“抱着脚祈祷七天后,金刚果然现身”中“祈祷七天后”与原文不符,原文是“抱足至六日将曙”。故答案选A。
小题4:此类断句题目在断句时一定要遵守一个原则,不能段破句子的意思。所以,一定要在结合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以及这个句子的意思来思考断句,尤其是要抓住关键词(介词、语气助词、连词等等)。此题的关键词有:者、但、以、耳、者。
小题5: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如(1)关键词“等类”、“为”分别理解为:同伴、被;(2)关键词“聚众”“躬”“白刃”分别理解为:聚集很多人、亲自、名词作动词,杀掉。
译文:北齐年间有个稠禅师,是邺城人。当初落发为僧时,同辈的和尚非常多,每到闲暇时间,常在一起摔跤跳越比力气玩,而禅师因为身弱无力每每受到同伙的欺侮。等到侮辱与殴打没完没了地向他袭来时,禅师羞恼之至,便躲进殿堂里关上门来,抱着金刚塑像的脚发誓道:“我因瘦弱而被同伴瞧不起,受尽他们的欺侮,不如死了的好。你以强壮有力闻名,应当保护我。我要连续七天捧着你的脚,如不给我力气,一定死在这里,决不反悔!”立誓完毕,便以至诚的心思向金刚祈祷。头两天与平常一样,毫无效应,但他的信念更加坚定。到第六天黎明前夕,金刚显现了原形,手里端着大钵子,满满盛着肉筋,对禅师说:“小伙子想有力气吗?”“想!”“心诚吗?”“诚!”“能吃肉筋吗?”“不能。”“为什么?”“因为出家杜绝吃肉呀。”金刚神便一手端钵一手举着匕首让禅师看,禅师仍然没敢吃。金刚神又举起金刚杵威吓他,稠禅师恐惧了,不得不吃。刚吃下一会儿,金刚神便说:“你已很有力气了,但要好好信奉佛法,你要善自为之。”金刚神离去,天也亮了,禅师便回到自己的住处。各个同伴询问他道:“你小子这些天到哪里去了?”稠禅师没有回答。不一会儿,他们都去食堂一起吃饭,吃完饭,同伴们又打闹着玩,禅师说:“我有力气,恐怕你们不能再忍受。”同伴不大相信,拉着他的胳臂一试,发现他的筋骨强劲有力,根本不是平常人可以比的,这才感到惊疑。禅师说:“我给你们试试看。”于是来到大殿里面。只见他横卧在墙上往前爬行,自西往东,爬行了几百步远。他又连续几次跳起来用脑袋挂在房梁上,能提千钧重的东西。他的拳脚迅疾敏捷,雄武有力,令人见了神惊胆战。过去轻视、欺侮过他的人,汗流浃背地匍匐在地上,不敢抬眼看他。
禅师后来参悟得道,住在林虑山。他在距离山口几千里处建造精致的寺舍殿堂,募集了大量的土石木材。跟他修习禅理的僧徒,多达几千人。北齐文宣帝因为聚集了这么多人而十分恼怒,便统领几万精锐人马,御驾亲征,想要杀掉他。这一天,禅师带领僧徒来到山口迎候,文宣帝问他:“法师为何突然来到这里?”禅师说:“陛下要杀贫道,我怕在山里流血会沾污僧院,所以来到山口听凭杀戮。”文宣帝大惊,下车施礼拜见,请求他允许自己悔过,禅师也没说什么。文宣帝命人安排饭菜,吃过饭后,向禅师请求道:“听说法师在金刚神那里祈求得到了大力气,今天想开开眼界,请法师略为施展一下,可以吗?”禅师说:“当年我所有的力气,只是人力而已;今天要为陛下显显神力,乐意看吗?”文宣帝道:“请让我们饱饱眼福。”在这之前,禅师建造佛寺,各处施舍了木材几千根,正堆放在山口,如今禅师口诵咒语,便见根根木材腾空而起,互相撞击之声宛如雷霆轰鸣,碰撞碎了的木块像雨点一样纷纷降落。文宣帝大为惊惶,随从的官员四散奔逃,文宣帝叩头请求停止,于是敕令禅师指挥人建造寺院,不许任何人阻止。后来禅师在并州监督制造石刻的经幢,没等峻工就病倒了,临终前叹道:“生死本属命中有定,如来佛尚且不免一死。只是建造寺庙的功德尚未完成,以此为憾而已。死后愿成为大力长者,继续完成此项功业。”说完就去世了。过了三十年,隋朝皇帝路过并州,见到这座寺庙,心中恍惚回忆起了什么,好像这是他过去修行的地方,于是顶礼膜拜,恭敬得无所不至。他立即传旨于并州府衙,令其全力营造修缮,这座寺庙于是建成。当时人们都说隋帝就是大力长者。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浣花溪记
(明)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 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 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 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溪蔽不时见蔽:(被)遮住 B.溪周之,非桥不通?周:周围
C.碑皆不堪读?堪:能够? D.胸中暇整,可以应世暇:安闲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②举以予人,如弃草介
B.①过此则武侯祠?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①乃睹“浣花溪”题榜?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D.①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项是(?)
A.缚柴编竹,颇有次第B.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
C.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D.胸中暇整,可以应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城欲雨,顷之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四段中“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B
2.B
3.D
4.翻译句子:
(1) 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浓阴森森;溪的尽头,远远望去像一片荠菜。
(2) 在艰难潦倒中流离奔波,却仍能选择胜地处身,胸襟安闲从容,可以应付世事。
(3)出城时像要下雨的样子,一会儿又放晴了。
5.表现了作者对杜甫在穷愁奔走中犹能择胜而居的安详心态和豁达胸怀的赞赏和崇敬之情。


本题解析:
1.B(周:此为环绕、围护之意)
2.B(都是副词,就是。A①介词,往;②介词,用;C①连词,于是、就;②副词,竟然; D①代词,那儿;②兼词,相当于“之于”,译为“在那儿”)
3.D(古义是两个词,“可”是可以的意思,“以”表凭借;今义是能愿动词)
4.翻译句子:
(1) 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浓阴森森;溪的尽头,远远望去像一片荠菜。
(2) 在艰难潦倒中流离奔波,却仍能选择胜地处身,胸襟安闲从容,可以应付世事。
(3)出城时像要下雨的样子,一会儿又放晴了。
5.从这几句话中不难看出作者的豁达、达观和自信。
附译文:
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向西折行,显得细而美、长而弯,所见像套连的圈儿、 像开口的玉环、像带子、像圆规、像弯钩,水色像明镜、像碧玉、像浓绿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现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着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里。
行走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宫,溪流一会儿远,一会儿近。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浓阴森森;溪的尽头,远远望去像一片荠菜。水光树色,清幽而绚丽,使人表里澄澈,神清气爽。从青羊宫以西,有三处地方溪流汇合在一起,上面建有桥,彼此相隔都不到半里路。轿夫说通向灌县,或许这就是所谓“江从灌口来”吧。
溪东面住有人家,这时溪身便被屋舍遮住,不能常常看见;稍有空缺,溪水又重新展现在眼前。像这样的情形有好几处。溪岸人家用树枝、竹条编扎成门户和篱墙,很是齐整。桥的尽头,路旁边立着一座亭子,题写着“缘江路”几个字。过了这里就到了武侯祠。祠前有一座木板桥跨越溪身,桥上有临水的栏杆覆围着,到此才看见题着“浣花溪”字样的匾额。过了桥,是一片小小的陆地,像梭子那样横斜着插在水中,溪水四面环绕着它,没有桥便无法通行。小洲上面建造了一座亭子,题字为“百花潭水”。从这座亭子折回原路,走过桥经过梵安寺,这才到了杜工部祠。杜甫的像画得十分清朗古朴, 不见得一定强求维妙维肖,但想来杜甫应当是这个模样。还有一块刻在碑石上的肖像,附着杜甫的传记,是通判何仁仲在代理华阳县令时所制作的。碑文都没法读了。
钟子说:杜甫的两处居所,在成都浣花溪的环境幽远,在夔州东屯的地方险僻,两者互不相同。假如严武不死,杜甫就可以在浣花溪畔安然度过晚年,患难时是太需要朋友了!然而是天意要派定这位老诗人添加出夔州的一段非凡表现罢了。在艰难潦倒中流离奔波,却仍能选择胜地处身,胸襟安闲从容,可以应付世事,这同孔子变换服装、客居在司城贞子家里避难时的情形是一样的啊。
其时为万历三十九年十月十七日。出城时像是要下雨,不一会儿便云开天晴了。朝廷使臣出来游玩的,大多由按察使或州县长官邀请参加饮宴,官场中人稠杂而浑浊,像石磐那般弯曲着身子打躬作揖, 喧闹声充满四方。将近黄昏时分连忙回家。这天清晨, 我偶然独自前往。楚人钟惺作记。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解释下面的词语。
①漫浩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庐人境,而无车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樊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遥远无尽头。
②结庐,建房子。人境,人居住的地方。喧,喧闹,干扰。
③比喻受束缚而不自由的境地。这里指官场生活。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