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9-03-16 00:45:4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①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 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②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③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④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诸子尊父先旨,固让不受。 (《晋书·王羲之传》有删节)
1.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羲之好服食养性——雅:高雅
B.谢安未时亦居焉——仕:做官
C.群毕至——贤:贤才
D.俯察品类之盛——品类:自然万物
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便有终之志——少,月出与东山之上
B.会会稽山阴之兰亭——此非曹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C.仰观宇宙大——居庙堂
D.羲之同好——失其所,不知
3.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羲之是司马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 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于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2、3两段文字叙事、写景,由欣赏良辰美景、流觞畅饮,抒发了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情绪由平静转向激荡。
D.王羲之五十九岁去世,受到朝廷的加封,他的几个儿子遵从父亲的教导,坚决推辞,不愿接受。
4.把原文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①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其为人智深而勇沉,可与谋。”太子曰:“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可乎?”鞠武曰:“敬诺。”②出见田先生,道“太子愿图国事于先生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 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田光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可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臣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所善荆卿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吾闻之,长者为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告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欲自杀以激荆卿,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因遂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政立为秦王,而丹于秦? 质,做人质
B.田光曰:“敬奉教。”乃焉 造:到……去
C.太子逢迎,行为导? 却:表转折
D.愿足下急之? 过:探访
2.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
A.①燕太子丹者,尝质于赵?②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丹怨而亡归
B .①愿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②因遂自刎
C .①其少时丹欢?②失其所,不知
D .①跪蔽席?②田光俯笑曰:“诺。”
3?.下列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燕太子丹小的时候在赵国作人质,跟秦王政是好朋友;等到秦王政当上秦王,恰好太子丹又在秦国当人质,因秦王对太子丹不好,太子丹怀着怨恨逃回燕国。
B .从文中看,鞠武向太子丹举荐了田光,田光又向太子丹举荐了荆轲,二人举荐的虽是不同的人,但都是为了尽己所能帮助太子丹挽救燕国。
C .从文中看,太子丹是一个以国为重,礼贤下士,而又有点疑心的人;而田光自刎,并不全是因为太子丹对自己有疑心,也是为了激励荆轲为太子丹出力。
D .节选文段既细致描写了太子丹尽心尽力为国出力,礼贤下士,亲自上门拜访鞠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的事情,还着力描绘了田光的侠义精神。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1)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见田先生,道太子愿图国事于先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 万 乘 之 国 伐 万 乘 之 国 箪 食 壶 浆 以 迎 王 师 岂 有 他 哉 避 水 火 也 如 水 益 深 如 火 益 热 亦 运 而 已 矣。” (选自《孟子·粱惠王下》)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6处)。
2.《孟子》是“四书”之一,请写出“四书”的其他三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自己的话概述孟子在这段文字中告诉齐宣王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隙(空闲)?披草(分开草)?施施(慢步走着的样子)?惴(恐惧不安,战战兢兢的样子)
B 、徒(指出游时的随从人员)?极(至,到达)?箕踞(盘踞)?衽席(座席)
C 、岈然(山谷幽深的样子)?培(小土丘)? 颢气(浩气)?遁隐(隐藏)
D 、缘(循,沿着)?苍然(青灰色,黄昏时的天色)?冥合(融合为一体)?志(记)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①,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②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注]①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②傥:假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右欲之兵:用兵器杀死
B.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宗:尊奉
C.糟糠不,而卒蚤夭厌:同“餍”,饱
D.天道无亲:亲人
小题2: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表达司马迁对“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质疑的是(?)(3分)
①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 ②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③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④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⑤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⑥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综合,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
B.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征讨纣王,“耻之,义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
C.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宁可饿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
D.太史公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者却终身安逸快乐,有操行者却要横遭灾祸的现象,深感疑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4分)
译文:?
②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2分)
译文:?
③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4分)
译文:?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