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6 00:45:20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题。
书过善人事
(清)薛福成
嘉庆十九年,淮南州县旱饥。含山滨江之乡,有铜城闸镇者,岁比有秋,邻县饥民扶老襁幼就食者数千人。乡人大惊,为阖户罢市,自门隙之。众无所得食,益汹汹。处士过实圃先生恐有变,亟出慰之曰:“诸君饥求食,当谋所以食尔,请与诸父老议之。”明日集里中好善者,富出财,贫输力,自倡巨赀,绸缪经纪,张席隙地以居之;老羸妇孺,计口赋食;佣其壮者于四乡农户,俾自食其力;寒有襦,病有药,殁有棺,孕且育者厚赒之;给以旷壤,课对蔬菜;储水具,警火灾。其冬,山乡得雨。遗丁壮以所得佣值,归而种麦,麦熟,乃各挈妇子归,欢声彻衢巷。呼曰:“善人,善人。”由是四方至者,皆知有过善人云。
余同年友竹潭孝廉,先生孙也。光绪五年正月,竹潭手一册,请余书其事;且述先生训曰:“吾家仅万金产,以振饥耗其半。次年,岁大穰,粜谷倍蓗利,遂复其初。人何惮而不为善哉!”余谓此先生勉子孙为善之言耳。若豫存获报之心,则计较得失,必不能破产以求仁;即勉之,而报非可必得,将遂不振人之急乎?彼其时但以活人为心耳,虽尽耗其产何虑!惟然,故仁术无不周,而泽之被人者弘;卒受天佑,其产可复,而其后必昌,报施之理然也。嗟夫!方饥氓索食汹汹,人以引避为智,相率闭拒,则彼计无复之,势将剽夺,一乡被其患,而过氏无独全之理。先生挺然以一身肩其任弭变之智与恤难之仁兼至究亦无损于其家。故知存计较得失之心者,公与私两失;去计较得失之心者,公与私两得。通是义也,虽任天下事可也。
过先生讳华,字曙初,号实圃。他行多可述者,非大义所存,故不着。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阖户罢市——阖户:全家
B.亟出慰之曰——亟:急速,赶快
C.以振饥耗其半——振:通“赈”,救济
D.一乡被其患——被:遭受,蒙受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属于过善人的善举及善举给人的启示的一组是(? )
A.①次年,岁大穰,粜谷倍蓰利,遂复其初
? ②通是义也,虽任天下事可也
B.①呼曰:“善人,善人。”
? ②由是四方至者,皆知有过善人云
C.①人何惮而不为善哉
?②若豫存获报之心,则计较得失,必不能破产以求仁
D.①明日集里中好善者,富出财,贫输力,自倡巨赀
? ②存计较得失之心者,公与私两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善人在饥民因求食不得而更加喧扰不安的时候,主动出面安慰饥民,后又联合其他喜欢做善事的人救济饥民。
B.淮南州县饥民在过善人和其他爱做善事的人的帮助下,最终在过善人的家乡自食其力,安居乐业。
C.在因行善而损耗一半家产的第二年,过善人又遇上大丰收的好年成,因卖谷获利,其家产又恢复如初。
D.过善人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是做天下大事,如果事先去掉计较得失之心,那么于公于私都会有所得。
4.(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诸君饥求食,当谋所以食尔,请与诸父老议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余谓此先生勉子孙为善之言耳。若豫存获报之心,则计较得失,必不能破产以求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斜线“/”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粗的句子断开。
先 生 挺 然 以 一 身 肩 其 任 弭 变 之 智 与 恤 难 之 仁 兼 至 究 亦 无 损 于 其 家
参考答案:1.A
2.D
3.B
4.①大家因饥饿前来讨饭,(我们)应当商议解决你们吃饭(问题)的办法,请允许我同诸位父老商议一下。
②我认为这只是过老先生勉励子孙做善事的言论罢了。如果事先就存有获得回报的心理,那么就会计较利害得失,一定不会损耗自己的家产来求得仁义。
5.先生挺然以一身肩其任/弭变之智与恤难之仁兼至/究亦无损于其家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下列各项注音、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陈公弼传
苏轼
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能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原自新。公戒而舍之。巫现岁数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觋为良民七十余家。
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遂盗至竹山,甲不能戟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士皆矗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吏士请斩甲以徇。公不可,独治为暴着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黩。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旁郡皆得除。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徙知庐州。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曰:“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斩元以徇,而流军校一人,其余悉遣赴役如初。致仕卒,享年六十四。其人仁慈,故严而不残。
(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县大耸耸:震惊。
B.以公少年易之易:更换。
C.甲不能戟士.戟:约束。
D.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 蠲:免除。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市“严而不残”的一组是(3分)
①公戒而舍之
②公禁之,民不敢犯
③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
④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⑤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
⑥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物,陈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
B.陈公弼到房州后,而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了数百人,昼夜布防,声威赫赫。终于保得一方安宁。
C.淮南放生饥荒,安抚、转运使职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任者陈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
D.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甲部下,后来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2)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3)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参考答案:小题1:
小题1:
小题1:
小题1:(1)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译文:(陈公弼)拆毁数百处滥建的祠庙,勒令巫师转而务农的有七十多家。
(2)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译文:(陈公弼)自己站在队伍的前列,命令士兵拉满弓弦,但不把箭射出去。
(3)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译文:(陈公弼)从轻处罚,将他流放,把其余士兵都交给下属使唤,并且用他们看守仓库。
本题解析:
【备考提示】文言文翻译要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参考译文】
公名为希亮,字公弼,姓陈。起初为长沙县令。有个叫海印国师的僧人,他出入鬼,把这叫作“春斋”,他们说,不这样做就会发生火灾。陈希亮禁止了这项活动,百姓不
到达城门,陈公亲自统帅士兵在水边阻止抵御盗贼。(陈公弼)自己站在队伍的前列,命令士兵拉满弓弦,但不把箭射出去。士兵都如同木头人人一样笔挺站立,雷甲向他们射箭:他们毫不动摇,雷甲于是下马拜服,请求处以死罪,说:“起初不知道是您的军队啊。”吏士请求斩杀雷甲来示众。陈公不答应,只处置了做下凶暴行为的十几人,劝告其余的人并使他们离开,让雷甲用捕捉盗贼的方式赎本身的罪。
屯驻在寿春的虎翼军士兵因为谋反被诛杀,迁移其余没有谋反的士兵数百人到庐州.士兵正惶惑不安.一天,有暗中进入公府房屋将要做不利之事的人.衬公笑着说:"这必定是喝醉酒而已." (陈公弼)从轻处罚,将他流放,把其余士兵都交给下属使唤,并且用他们看守仓库。
陈公作京西转运使。石塘河的役兵反叛,他们的首领周元,在汝州、洛州之间引起震动。陈公听说了这件事,当天率领轻骑出去巡视杀死了周元来示众,并流放了一个军校,其余都像当初一样派遣他们赶去做劳役。退休后逝世,享年六十四。他为人仁慈,所以严厉但不残酷。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郭玉者,广汉洛人也。初,有老父,不知何出,常渔钓于涪水,因号涪翁,乞食人间,见有疾者,时下针石,辄应时而效。乃著《针精诊脉法》传于世。弟子程高寻求积年,翁乃授之。高亦隐迹不仕。玉少师事高,学方诊六征之技,阴阳不测之术。和帝时,为太医丞,多有效应。帝奇之,仍试令嬖臣美手腕者,与女子杂处帷中,使玉各诊一手,问所疾苦。玉曰:“左阴右阳,脉有男女,状若异人,臣疑其故。”帝叹息称善。
玉仁爱不矜,虽贫贱厮养,必尽其心力,而医疗贵人,时或不愈。帝乃令贵人赢服变处,一针即差。召玉诘问其状,对曰:“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神存于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夫贵者处尊高以临臣,臣怀怖慑以承之,其为疗也,有四难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强,不能使药,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针有分寸,时有破漏,重以恐惧之心,加以裁慎之志,臣意且犹不尽,何有于病哉!此其所为不愈也。”帝善其对,年老卒官。(选自《后汉书·方术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玉仁爱不矜——矜:骄傲
B.一针即差——差:差错
C.自用意而不任臣——任:听凭
D.将身不谨——将: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常渔钓于涪水 ②乃著《针精诊脉法》传于世
B.①翁乃授之 ②帝乃令贵人赢服变处
C.①臣疑其故 ②必尽其心力
D.①而医疗贵人 ②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郭玉医术高明的一组是
[? ]
参考答案:1.B
2.C
3.C
4.D
5.(1)即使是贫贱的奴仆,(也)必定尽心尽力去治疗,而医治贵人,有时却治不好。
(2)精神存在于手心之中,可以领会但不言传。(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